無性繁殖植物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長期無性繁殖導致性狀多樣性的嚴重匱乏極大阻礙了無性繁殖作物的育種發展。在育種設計中,對數量性狀的精細調控可以避免產生劇烈的性狀變化,并且可以極大豐富性狀多樣性,對推進精準育種有重要意義。基因組編輯技術通過對調控元件的遺傳操作可以實現對數量性狀的改良。對于無性繁殖的植物,純合和雜合基因型都可以通過無性繁殖穩定遺傳,可以獲得更多可穩定遺傳的基因型,進一步豐富性狀多樣性,對數量性狀實現更加精細的調控。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發現,對基因上游轉錄起始位點(uORF)進行編輯可以顯著提高基因翻譯效率,建立了基因組編輯調控植物內源基因翻譯效率技術體系。利用這一技術,最近高彩霞研究組在無性繁殖作物草莓中實現了對數量性狀的精細調控,并獲得了多種不同糖分含量的草莓。
研究人員首先建立了高效的草莓胞嘧啶單堿基編輯技術體系,利用本實驗室開發的植物高效胞嘧啶堿基編輯器(A3A-PBE)首次在草莓中實現堿基編輯,轉基因草莓植物中堿基編輯效率高達100%。A3A-PBE具有效率高和編輯窗口寬的特點,在草莓中,其編輯窗口寬度達到15bp。研究人員利用A3A-PBE對草莓FvebZIPs1.1基因的保守的uORF進行編輯,在T0代獲得7種不同的新uORF突變。七種新uORF突變的純合突變體中果實糖含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植物生長未受影響。為了進一步豐富基因型和性狀多樣性,研究人員對T0代突變體進行了自交和雜交,組合不同的等位基因并分離轉基因成分。T1代共計獲得了35種不同基因型的草莓,而且這些草莓均無外源基因。不同基因型對草莓果實糖含量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極大豐富了性狀多樣性,實現了對數量性狀的精細調控。尤為重要的是,所有的新基因型和性狀都可以通過無性繁殖穩定傳遞給后代。
該工作為無性繁殖作物提供了新的育種策略。這一研究成果于9月3日在Genome Biology雜志發表(DOI:10.1186/s13059-020-02146-5)。高彩霞研究組博士后邢思年和副研究員陳坤玲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高彩霞為該論文通訊作者。相關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等的資助。
精細調控草莓糖分含量。(a)bZIP基因轉錄后調控機制及編輯uORF調控糖含量示意圖。(b)基因組編輯編輯產生的七種類型的uORF突變。(c)野生型與七種純合突變體中糖含量。(d)通過有性繁殖豐富基因型并通過無性繁殖固定基因型示意圖。(e)野生型與35種不同基因型突變體中糖含量。
在種業振興政策的強力推動下,我國轉基因產業發展進程持續加速。繼去年10月份2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3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后,4月8日再有99個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擬通過國審。財聯社記者梳理發......
通過將蜘蛛和海葵毒液中的毒素注入昆蟲的雄性生殖系統,殺死與它們交配的雌性,可以控制傳播疾病和破壞作物的昆蟲。澳大利亞悉尼麥考瑞大學的SamuelBeach和MaciejMaselko開發了一種“有毒雄......
11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友華研究組完成的研究在《農業科學學報》(英文)(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JIA)2024年12期正式發表。該研......
春來伊始,萬象“耕”新。當春耕遇上“AI”,小小的草莓園里,藏著怎樣的“新質生產力”?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汪小旵團隊成功研發了一款草莓選擇性采收機器人。在豐收的草莓園中,你可以和這臺最先進的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動物表觀基因組學創新團隊研發出一種預測堿基編輯效果的新模型,該模型大幅提升了預測堿基編輯器在基因組內源靶位點編輯......
一種轉基因香蕉首次獲準在農場種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監管機構已經批準了一種經過改造的卡文迪許香蕉,它可以抵抗一種已蔓延到全球許多國家的毀滅性真菌疾病。近日,澳大利亞基因技術監管辦公室頒發了許可證,允許......
堿基編輯(BE)作為一種前沿的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夠在基因組水平上實現精確、高效的單堿基編輯。常用的DNA堿基編輯器主要是通過將可編程的DNA結合蛋白(如Cas9)與堿基脫氨酶融合實現的。然而,這些堿基......
堿基編輯(baseediting,BE)作為前沿的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夠在基因組水平上實現精確、高效的單堿基編輯。該技術廣泛應用于基礎研究、基因治療和細胞工廠構建等領域。常用的DNA堿基編輯器主要是通過......
堿基編輯(baseediting,BE)作為前沿的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夠在基因組水平上實現精確、高效的單堿基編輯。該技術廣泛應用于基礎研究、基因治療和細胞工廠構建等領域。常用的DNA堿基編輯器主要是通過......
膽固醇是體檢中必須關注的一項。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壞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硬化、心臟病等的關鍵因素。在11月12日于美國費城舉行的美國心臟協會會議上,美國生物技術公司VerveTherap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