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軟組織缺損的修復重建是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游離皮瓣的應用既要有助于關閉創面缺損,又要盡可能地恢復功能,而皮瓣的選擇需充分考慮到供區和受區的因素。前臂皮瓣曾是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修復重建最常用的皮瓣,因其組織量有限、對供區損傷較大,正逐漸被股前外側穿支皮瓣取代。但股前外側穿支皮瓣在制備過程中往往會損傷到大腿的肌肉和神經,對供區的美觀和功能造成一定影響,未達到修復重建的理想目標:既能獲得良好的軟組織修復重建效果,又能使供區并發癥降到最低。而腹壁淺動脈(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穿支皮瓣則具備這樣的優點。

     

    早在1971年,Antia和Buch首次應用游離SIEA穿支皮瓣修復面部缺損,但受到當時顯微外科技術條件的限制,并未得到重視和推廣。1990年,Allen等首次報道應用SIEA穿支皮瓣進行乳房重建的病例,取得了理想效果。該皮瓣在制備過程中保持了肌肉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術后腹部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組織量充足,在乳房重建中得到了推廣應用。隨后,SIEA穿支皮瓣也再次被用于面部軟組織缺損的修復重建,但到目前為止病例仍很少,且都僅限于外文文獻報道。本文旨在評價SIEA穿支皮瓣在國人口腔頜面部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該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應用前景。

     

    1.病例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就診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臨床診斷為舌癌、頰癌、口底癌的患者各1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齡27~68歲。擬應用SIEA穿支皮瓣對術中的軟組織缺損進行修復重建。本研究得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術前影像學檢查

     

    患者術前均行下腹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機器為GE Health car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美國GE公司),探頭頻率10~13MHz,彩色多普勒頻率為7.5MHz,彩標最高值通常為2 cm/s,CDFI調節至最為敏感且不產生噪音。固定選擇一名經驗豐富的超聲科醫師,應用同一臺機器、同一個探頭,對患者下腹部的血管進行檢查。明確腹壁淺動、靜脈是否存在,檢測血管起源、起始管徑、血流動力學數據,并完成動、靜脈走行的體表定位。其中1例患者同時接受計算機體層掃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檢查。應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64層CT掃描儀(德國Siemens公司)拍攝CTA,X射線管電壓為120KV,掃描層厚為0.8mm,重建層厚為1mm。

     

    1.3皮瓣制備與轉移

     

    根據受區缺損情況,設計SIEA穿支皮瓣的大小和形狀,將皮瓣設計在彩色超聲標記的SIEA和腹壁淺靜脈(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vein,SIEV)體表走行軌跡中,同時設計輔助切口,以利關閉供區創面。于腹股溝韌帶水平尋找SIEA、SIEV,明確動脈搏動可見后,解剖至動、靜脈起始處,在此過程中保留血管蒂周圍1 cm左右的脂肪組織。然后根據術前設計切取皮瓣部分,皮瓣在Scarpa筋膜上層制備,可根據受區情況對皮瓣脂肪進行修薄。將SIEA穿支皮瓣轉移至受區,修復軟組織缺損。

     

    皮瓣制備過程中注意要點:①術前應用彩色超聲明確SIEA、SIEV的走行位置和深度,術中血管蒂的解剖以此為依據,既可避免血管損傷,又可提高制備效率。②一般SIEA、SIEV的抗壓能力較下肢血管差,且管徑較細,制備過程中保留血管蒂周圍的部分脂肪組織,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③根據SIEA、SIEV的走行特點,針對皮島脂肪過厚的患者,在Scarpa筋膜淺面對脂肪進行修薄,避免影響皮島血運。

     

    2.結果

     

    2.1影像學結果

     

    彩色超聲檢查可獲得腹壁淺血管的詳細信息。3例患者雙側SIEA均存在,均起自股動脈。測得起始管徑分別為1.0、0.7和0.9mm,靜脈管徑分別為2.0、2.0和1.8mm。彩色超聲對血管的管徑、血流信息的檢查更為直觀(圖1),并且能夠很好地進行體表定位(圖2)。CTA能夠實現血管的三維重建,顯示其在股動脈的起始位置和走行方向(圖3)。

     

    圖1 術前SIEA、SIEV的彩色超聲圖像

     

    圖2 應用彩超對患者的SIEA、SIEV進行體表定位

     

    圖3 3D-CTA重建SIEA

     

    2.2皮瓣制備結果

     

    根據術前彩色超聲定位,均能快速找到SIEA、SIEV,血管的位置、走行與體表定位基本一致,動、靜脈的起始管徑與彩色超聲測量值相吻合,血管蒂的血管條件良好。根據術區缺損大小,制取的SIEA穿支皮瓣分別為10 cm×6 cm、8 cm×5 cm、9 cm×6 cm,血管蒂長度8~10 cm,血管蒂動脈管徑0.7~1.0mm,靜脈管徑1.8~2.0mm(圖4)。2.3口腔頜面部軟組織修復重建結果將SIEA穿支皮瓣轉移至受區,分別修復舌、頰、口底缺損。供區血管分別與受區的甲狀腺上動脈、面總靜脈吻合,檢查血運良好。術后皮瓣成活,隨訪12~14個月,患者原發灶無復發、轉移,受區皮瓣質地柔軟,軟組織缺損的修復效果良好。供區直接拉攏縫合,術后無明顯并發癥(圖5)。

     

    圖4.SIEA穿支皮瓣的制備

     

    圖5 SIEA 穿支皮瓣修復右側口底黏液表皮樣癌術后缺損。A. 患者術前照片;B. 術中應用SIEA 穿支皮瓣修復口底缺損;C. 術后口底修復效果良好;D. 術后供區瘢痕隱蔽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