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檢驗的目的是什么?
腦脊液是一種細胞外液,它是血漿透過腦室脈絡膜叢后形成的清晰液體。正常人腦脊液總量約為100~150毫升。其產生速度約為每分鐘0. 35毫升,人體的腦脊液可在6~8小時更換一次,每日更換3~4次,腦脊液不斷地產生和被吸收,保持著動態平衡。腦脊液對神經系統有很重要的作用,整個腦表面及其基底和脊髓,都浸泡在腦脊汲當甲,因此腦脊液形成了腦與脊髓的保護層,對外界震撞與沖擊起機械緩沖作用,它保護腦和脊髓免受外來的機械性損傷。此外,腦脊液在調節顱內壓變化,保持顱內壓恒定;保持酸堿平衡,參與營養代謝,完成神經組織 與間的物質交換,供應神經細胞營養和排泄廢物等作用。
當腦組織和腦膜等發生病變如感染、炎癥腫瘤、外傷、水腫、阻塞時,都可引起腦脊液的性質。成分和量發生變化,腦脊液變化隨病變性質而異。主要反映在腦脊液的透明度、顏色、壓力、細胞數量及各種生物化學成分上的改變,因此腦脊液檢驗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預后的觀察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性腦膜炎,有確定診斷的價值。 在臨床上,凡疑有腦膜刺激癥狀,,,各種腦炎和腦膜炎、疑有顱內出血、有昏迷、抽搐、癱瘓等癥狀而原因不明及診斷不明的神經系統疾病,都應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借助腦脊液的檢驗,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