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利用碳離子放射療法能夠控制癌細胞生長,延長患脊柱腫瘤病人壽命。有些脊柱腫瘤無法通過手術摘除,而這項最新的研究表明該治療方法對那些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脊柱腫瘤病人十分有效。
現今,手術是治療脊柱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腫瘤摘除術是骨科手術中風險最大的手術之一。除此之外,由于一些病人的腫瘤生長的位置或身體狀況等原因并不適合做手術。因此,放射療法就派上了大用處。
碳離子放射療法是放射治法的一種,對于各種不適合手術治療的腫瘤都非常有效。該種療法利用碳離子對腫瘤進行輻射,這種療法能將對人體的危害降至最低,對周圍健康組織產生的影響微乎甚微。
為了進一步研究碳離子放射療法的安全性,日本國家放射研究所的Reiko Imai博士和其同事,從1996年到2011年間,對47名接受碳離子放射療法的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
調查發現,79%接受治療的患者的腫瘤至少在五年內得到控制,沒有繼續增長。還有52%的患者至少在五年內痊愈。
脊柱腫瘤大約占全身骨腫瘤的6%-10%,各種類型的骨腫瘤幾乎都可以在脊柱見到,如骨肉瘤、骨樣骨瘤、動脈瘤樣骨囊腫,而轉移性骨腫瘤則占脊柱腫瘤半數以上。
脊柱腫瘤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因為功能結果依賴于就診時的神經狀態。而脊柱轉移瘤本身常無癥狀, 并且經常僅在行常規骨掃描檢查時被發現。出現癥狀可能是下列一種或幾種原因造成的:①椎體內逐漸增大的腫塊突破骨皮質侵入椎旁軟組織;②壓迫或侵入鄰近神經根;③椎體破壞繼發病理骨折;④病理骨折后出現脊柱不穩定,特別是并發后側附件溶骨性破壞時;⑤脊髓受壓。據報道,廣泛轉移的癌癥患者中約有5%的人發生脊髓受壓。轉移的腫瘤灶浸潤椎體并使之強度下降,椎體發生部分塌陷,腫瘤組織或骨碎片隨之侵入椎管,這是脊髓或神經根受壓最常見的原因。
脊柱腫瘤手術——脊柱外科醫生的難題
由于脊柱的特殊解剖,脊髓神經橫穿其中椎管,對發生在脊柱的腫瘤進行根治性全切幾乎不可能。以往采用全脊椎切除術,俗稱“蠶食技術”,將腫瘤游離后,再分塊切除。由于切除腫瘤時進入腫瘤組織,所以腫瘤切除往往不徹底、手術區域污染嚴重,復發率高,而復發的腫瘤幾乎無法再次手術。
脊椎周圍解剖復雜,椎體前方是主動脈,下腔靜脈等大血管、后方是脊髓,一旦損傷,后果不堪設想;經椎間孔穿入線鋸困難,在切除椎弓根時,容易損傷臨近神經根等組織,所以全脊椎整塊切除術難度更高,對外科醫生手術技巧要求更為苛刻。
碳離子放療系統引進馬來西亞
東芝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和馬來西亞政府全資所有的戰略發展公司1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1MDB)2013年7月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MoU)。依照該諒解備忘錄,將東芝的碳離子放療系統引進馬來西亞。
該諒解備忘錄包含兩個階段:對整個項目的可行性開展初步評估,之后對設計概念進行研究。該諒解備忘錄是依照醫療基礎設施組合出口戰略框架簽署的,日本政府提倡公私合作。
東芝企業執行副總裁Yasuharu Igarashi說:“碳離子放療可有效抗擊癌癥,我們期待有機會將我們最先進的系統技術引進馬來西亞。我們將與1MDB就該項目緊密合作,并期待盡快達成一致,將先進醫療的益處帶給馬來西亞人民。”
1MDB致力于對房地產、能源、旅游和農業這四個核心部門的高影響力項目進行投資,進而幫助實現馬來西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該公司是金融與經濟中心Tun Razak Exchange的主開發商,還是馬來西亞第二大獨立電力生產商。
1MDB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Mohd Hazem Abd Rahman表示:“該計劃與我們力求為國家帶來新增長源的愿景不謀而合。它讓我們有機會通過醫療旅游擴展到我們的另一個主要目標部門,同時為馬來西亞民眾的癌癥治療帶來新突破。”
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與發展繼續推進,2012年其名義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大關。這激發了人們對國內高科技醫療服務以及繼續推進醫療旅游的興趣。2013年,馬來西亞的醫療旅游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億美元。
目前,全球僅有六個碳離子放療中心,其中日本有三個,中國、德國和意大利各有一個。另有五個新中心在建,其中日本和中國各兩個,奧地利一個。
東芝是碳離子放療領域公認的領導者。在日本,該公司已經在國立放射線醫學研究所(NIRS)安裝了一個尖端系統,率先在日本開發并宣傳碳離子放療。該公司還接到了橫濱神奈川癌癥中心的訂單,該訂單如今正在交付。
碳離子放療將碳離子的速度加快為光速的70%,并將其對準癌細胞。它可有效消滅腫瘤,這就意味著患者只需忍受較少的照射。碳離子放療的另一個優點在于可控制能峰的深度,防止照射到目標部位周圍的健康細胞。
東芝和1MDB于2012年10月簽署了一份綜合的諒解備忘錄,以探索社會基礎設施領域潛在的合作機會。碳離子放療項目是該諒解備忘錄的成果之一。雙方公司將繼續探索有助于推動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潛在合作領域。
在胸腹部的放療過程中,腫瘤的位置受到呼吸運動與腸道非自主蠕動等的影響而隨之發生變動。為確保腫瘤在各種運動狀態下均能得到有效治療,臨床操作經常選擇放大照射范圍。然而,這導致正常組織受到不必要的輻射損傷。......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牽頭,聯合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同完成了一項鼻咽癌放療的“減毒”新技術。該技術可有效降低咽縮肌等吞咽相關結構的照射劑量,在確保療效的同時,顯著改善患者的生......
放療和免疫治療之間一直被認為存在潛在的協同作用。大量臨床前證據表明放療可以影響免疫調控,從而增強免疫治療的療效反應[1]。相應地,也有研究顯示PD-1和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可同時增強......
北京世紀壇醫院放射治療科Fcc-8000F鈷-60遠距離治療機,是新華醫療鈷-60治療機系列最高檔設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整機運行平穩,精確性高,保證了治療精度。鈷-60遠距離治療機能夠輸出穩定的低劑......
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中心主任章真團隊基于國內醫療科技企業“聯影醫療”診斷級CT一體化直線加速器uRT-linac506c,以及“云端”信息化技術,實現了行業內首個直腸癌遠程在線自適應放療。當......
“腫瘤患者是營養不良最高發的人群,但目前我國腫瘤患者的營養不良診斷率和治療率卻比較低。這與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規范化腫瘤營養治療體系有密切關系。”近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腫......
放射治療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腫瘤治療手段,大約有50%的腫瘤病人進行過放射治療。然而,仍然有部分腫瘤病人放療后發生了腫瘤原位復發和遠端轉移。放療的效果一方面依賴于射線對腫瘤細胞和腫瘤基質細胞的殺傷作用,另......
放射療法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方法之一,據統計,目前大約70%的癌癥患者在治療癌癥的過程中需要采用放射治療。然而,這一療法要求患者長時間、大面積暴露在放射線下,往往容易導致人體正常細胞受損,帶來脫發、疲倦等......
漢密爾頓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對部分乳房進行高劑量放射治療的短期療程在接受保乳手術的早期乳腺癌女性中顯示出了希望。加速局部乳房放射(APBI)可以將更大劑量的輻射傳遞到受癌癥影響的乳房部分,該治......
從國家藥監局獲悉,經審查,國家藥監局近日批準蘭州科近泰基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碳離子治療系統”醫療器械注冊。該產品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蘭州科近泰基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制,產品安裝于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