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報告
患者男性,44歲。無高血壓、無糖尿病史。外傷后頸部疼痛伴雙上肢放射痛、麻木4個月,MRI檢查提示:"頸3~4椎間盤突出,脊椎軟化,脊椎椎骨狹窄",為進一步診治,于2015年7月7日入我院骨科病房。
經過術前檢查與準備,于7月10日上午在全麻下俯臥位行頸椎后路椎骨減壓固定術,手術經過順利,手術時間2.5 h,術中出血200 ml,未輸血。術后第1天,四肢感覺存在,訴左眼腫脹明顯,左眼視物不見,遂請眼科急會診。
檢眼: 左眼視力: 無光感,左眼瞼腫脹,眼球固定,眼球向各方向運動受限,左眼角膜透明,Tyn(-),瞳孔直徑5 mm,直接對光反射消失,間接對光反射存在。眼底: 視盤邊界清晰,后極部視網膜見大片灰白色水腫,黃斑區櫻桃紅,右眼情況無特殊。
診斷"左眼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眶尖綜合征?",處理: 吸氧,硝酸甘油舌下含服,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參,山莨菪堿0.5 ml+地塞米松2.5 mg+利多卡因0.3 ml球旁注射,甘露醇靜脈滴注、美開朗、派立明滴眼降低眼壓。1個月后患眼仍無光感,眼球向各方向運動逐漸恢復,瞳孔直徑5 mm,直接對光反射消失,間接對光反射存在,眼底視乳頭蒼白,邊界清,視網膜動脈呈細絲狀,后極部視網膜灰白色,黃斑區色暗,中心反射消失。
討論
非眼科手術后失明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并發癥,報道,脊柱手術后失明的發生率為0.028%~0.2%。主要原因為: ①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②缺血性視網膜病變,③皮質盲。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能夠引起整個視網膜的缺血、缺氧,導致患眼視力的永久喪失,究其發生原因,①術中眼球直接受到外部機械性壓迫是導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常見原因。②與機體的自身體質有關,如糖尿病、高血壓、血粘度增高、吸煙等患者,容易發生眼底動脈硬化、阻塞及眼壓過高等并發癥,特別在術中,血液高凝狀態的情況下,容易引發眼底動脈阻塞和出血。③視網膜中央動脈為末梢小動脈,栓子的脫落,易阻塞視網膜中央動脈,也是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常見原因。
本文患者雖然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手術過程也順利,還是出現了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本患者的癥狀、體征典型,診斷明確,搶救及時,但仍然產生了嚴重的手術并發癥。至于患者術后出現的眼瞼腫脹、眼球固定、上瞼下垂等并發癥,主要病因是脊柱俯臥位手術時眶內組織明顯受壓,產生嚴重水腫; 再加眼內壓增高等因素而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及類似眶尖綜合征的表現。此種情況,見于脊柱手術也可發生在其他病因導致眶內組織明顯水腫的病例中。
俯臥位脊柱手術是導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危險因素之一,由于目前對危險因素尚不明確,所以難以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限于目前的醫療條件,我們認為: 術前對高危患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事前告知手術風險,讓患者及家屬明白術后的可能并發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術中,操作仔細,盡量注意擺放頭部位置,眼部最好不要用馬蹄形頭架,改用釘狀頭架固定,減少對眼部組織的壓迫; 一旦發生眼部并發癥,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包括吸氧、擴容、改善微循環、降眼壓、增加血流灌注、溶血栓等綜合治療,搶救可能殘存的視力。術后,加強巡視,爭取早發現,早診斷,使危害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