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h染色體(費城1號染色體):Nowell及Hungerford于1960年發現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血中有一個小于G組的染色體,由于首先在美國費城(Philadelphia)發現,故命名為Ph染色體。最初認為是22號染色體的長臂缺失所致,后經顯帶證明是9號和22號染色體長臂易位的結果。易位使9號染色體長臂(9q34)上的原癌基因abl和22號染色體(22q11)上的bcr(break point cluster region)基因重新組合成融合基因。后者具有增高了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這是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原因。Ph的重要臨床意義在于:大約95%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病例都是Ph陽性,因此它可以作為診斷的依據,也可以用以區別臨床上相似,但Ph為陰性的其它血液病(如骨髓纖維化等)。有時Ph先于臨床癥狀出現,故又可用于早期診斷。此外,已知Ph陰性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對治療反應差,預后不佳。醫學全.在線.網.站.提供
(2)14q+染色體:在90%的Burkitt淋巴瘤(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病例中可以見到一個長臂增長的14號染色體(14q+)。這是一條8號染色體長臂末端的一段(8q24)易位到了14號長臂末端(14q32),形成了8q-和14q+兩個異常染色體(圖9-7)。
除了上述兩個高度特異性標記染色體外,其它尚有:腦膜瘤時的22號染色體長臂缺失(22q-)或整個22丟失(-22);少數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的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13q-等(表9-1)。另有一些標記染色體和染色體結構異常不是某一腫瘤所特有,例如巨大亞中著絲粒染色體、巨大近端著絲粒染色體、雙微體、染色體粉碎等。
3.脆性部位在人類染色體上還有一些易發生斷裂的部位,稱為可遺傳的脆性部位(fragile sites)。其中一些與瘤細胞染色體異常的斷裂點一致或相鄰,另一些與已知癌基因的部位一致或相鄰,它們與腫瘤的關系尚待闡明。
盡管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染色體異常在腫瘤發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但只是在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發現后,其作用機制才逐漸明確。
在癌細胞的生存競賽中,有一種特殊的“作弊器”——染色體外DNA(ecDNA)。它像是一個游離在細胞內的“外掛程序”,以環狀小圈的形式攜帶關鍵致癌基因,幫助癌細胞“開掛升級”。臨床數據顯示,ecDNA存......
關于征集參與《腫瘤治療類冷凍治療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編制工作的相關企業及單位信息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進一步做好腫瘤治療類冷凍治療設備的技術審評工作,我中心已啟動《腫瘤治療類冷凍治療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scNET系統,能深入了解細胞在腫瘤等復雜生物環境中的行為變化,有望為疾病治療研究提供新途徑。公報說,當前單細胞測序技術日益成熟......
上海科技大學常任副教授王皞鵬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許琛琦、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授達里奧·維尼亞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孔燕以及百濟神州沈志榮,首次闡明了免疫檢查點LAG3受......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抗腫瘤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藥效不理想和遞送靶向性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