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發性乳腺癌小鼠模型類型
1. C3H小鼠:繁殖用雌鼠自發性乳腺癌發生率為85%~100%。 2. A系小鼠: 經產雌鼠乳腺腫瘤發生率為30%~80%。 3. CBA小鼠:雌鼠自發性乳腺癌發生率為60%~65%。 二、在乳腺左右兩側及乳頭部均可發生腫瘤。每只小鼠常見1個以上腫瘤。選擇腫瘤數目和大小相近的動物, 配對分組,給予受試藥,觀察受試藥對腫瘤發展的影響。
三、給藥方案和給藥途徑可根據受試藥物的特點確定。因自發性乳腺癌發展較緩慢,故采用間歇給藥或小劑量連續給藥較為合適。
四、結果判定
1. 給藥后每天觀察腫瘤生長情況,記錄發生時間和位置。 2. 腫瘤結節長到一定程度,每周用腳規測量皮下腫瘤2次。測定腫塊的最大徑(a)和最小徑(b)。腫瘤體積(cm3) = ab2/2
3. 將腫瘤體積變化對時間作出生長曲線,可由曲線的斜率變化判斷藥物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尤其應觀察腫瘤能否完全消退。 

五、AKR白血病模型
AKR小鼠為白血病高發品系,淋巴細胞白血病發病率雄性76%~90%,雌性為68%~90%。 七、實驗用6~12月齡AKR小鼠, 此時鼠的脾和淋巴結腫大,血象異常。 八、經血液檢查確診為白血病后的次日, 配對分組并開始給予受試藥,觀察結果。 九、結果判定 觀察指標:末梢血象,白細胞數,淋巴結和脾大小,動物生存時間。有效者生存期比對照組延長,并根據血象評價藥物的誘導緩解和維持緩解作用。 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