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1-04-07 08:52 原文鏈接: 老年患者一頓吃藥60種醫生稱過度服藥現象嚴重

      “一頓藥要吃60多種!”協和醫院老年示范病房主任、醫學理學雙博士劉曉紅昨天哭笑不得地對記者說,“這是真事兒,確實是60多種,不是60多粒。”

      在綜合門診,老人們第一次把服藥單子填齊全了,讓醫生都嚇了一大跳。從老人們的單子來看,大多數老人都存在服藥過度問題,動輒服藥一二十種。專科門診累積開藥、老年綜合門診缺位、老人用藥理念錯誤,不但導致醫療資源浪費,更讓老人“治病”時“致病”,成為主要健康問題之一。

      60多種藥是怎么來的?

      “這是缺乏老年綜合門診的結果。”劉曉紅道出其中原委。據介紹,目前老人看病依然是傳統亞專科模式,心、肝、脾、肺、眼、鼻、耳、喉……一個器官系統出現問題,就掛一個科室的號看病。

      幾年來,那位老人從社區到二級、三級醫院看病,看過的科室包括內分泌、神經、腸胃、心臟等十多個科室,有的門診還同時看了中醫、西醫,每次看病,都能領回三五種藥。此外,老人自己看電視、聽廣播后,又買了補鈣、降壓等藥物。

      “專科看病,就病治病,藥只能越開越多。”劉曉紅說,“因為多是慢性病,老人就一直堅持吃藥,結果出現了一頓吃60種藥的結果。”

      過度治療反傷身

      記者發現,許多老人都存在用藥過度問題,服用的藥物動輒十多種。

      家住西直門的高先生說,老父親已經82歲,一天至少吃十幾種藥,瓶瓶罐罐100多個——活絡喜、康樂、清肺養陰丸、紅景天、三七粉、血塞通一應俱全,還喝袋裝沖劑、拜糖平。早上聽的是廣播上的醫藥節目,電視看的是醫藥課堂,看的書是市面買的養生書,買了30多本,有時候孩子一回家就讓孩子也吃藥。

      劉曉紅告訴記者,她在美國曾對一家醫院的老年病人進行調研,三分之一的人都存在用藥過度問題,“用藥過度”是導致住院病人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

      “是藥三分毒,好多藥物服用多了也會引起其他疾病。”劉曉紅說,“例如老人一感冒就用抗生素,抗生素過度會腹瀉,又需要服用腸益生菌;降壓藥吃多了,晚上就該吃安定片,安定片吃多了,又會引起嗜睡、低血壓、記憶力下降……”

      “減藥”門診需前移社區

      據介紹,國外醫院都設有專門的老年科,國內尚無專業的老年醫學專科醫生認證制度。去年協和醫院開通首個老年綜合門診,其中,減少用藥成了綜合門診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

      “不少老人的用藥能減少一半,并且對健康沒有任何影響。”劉曉紅介紹,“老年人不能像年輕人一樣看病。”在綜合門診,老年科醫生、營養師、藥師和社工組成的醫療團隊,會為前來就診的老年人提供包括健康保健、用藥咨詢、疾病預防及診治在內的“一站式”服務,成功避免了重復用藥問題,幫助老人節省了大量醫療費。

      不過,一家三甲醫院的老年綜合門診,遠遠滿足不了全市200多萬老年人的需求。“等到老人來三甲醫院時,可能已經看了很多專科了。”

      劉曉紅試圖與一些社區醫院合作提供綜合門診服務,在社區里就讓老人從源頭上預防疾病、綜合治療,但因為醫保目錄“兼容”差、缺乏政府制度支持等原因,未能得到積極回應。(記者 童曙泉)

      相關建議

      花1分錢預防,頂6分錢治療

      據介紹,國際上對老年人醫療有一項測算,花1分錢進行疾病預防、可以減少6分錢的醫療治療投入。例如,國外有專門的防跌倒科,教老人如何防止跌倒、根據疾病計算出跌倒風險指數——對許多老人來說,一次跌倒骨折,意味著臥床幾年甚至再無法站起來。

      有關專家建議,公眾更應從年輕時候就注意疾病預防。心理學博士李安平表示,老人應學會以開放的心態交流。這種心理健康預防,可以讓老人少吃藥、更健康。

      名詞解釋

      老年醫學

      老年醫學(Geriatrics)在歐美已是一個獨立的學科,旨在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連續、恰當的預防和治療等醫療服務。美國有9000名注冊老年醫師,3500名老年精神醫師。老年醫學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學科,目前尚無專業的老年醫學專科醫生認證制度。

    相關文章

    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及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業務工作再升級

    為進一步加強全區法定傳染病監測報告和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業務工作,規范和提升法定傳染病監測工作質量,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能,中心于2024年5月13-15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辦“2024年度全區法定傳染病疫......

    老年人高溫暴露風險增加

    一項研究指出,到2050年,預計全球將有2.46億老年人口暴露于危險的高溫環境中,其中生活在亞洲和非洲的老年人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這些發現或有助于為區域高溫風險評估和制定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信息。相關研究......

    低BMI、高腰圍老年人死亡風險最高

    日前,《歐洲心臟雜志》在線發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呂躍斌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基于我國高齡老年人前瞻性隊列數據,采用單樣本孟德爾隨機化方法,闡明了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BMI)與......

    接觸音樂有助改善老年人大腦健康

    據1月28日《國際老年精神病學雜志》報道,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老年時的大腦健康狀況和改善程度與終身接觸音樂有關。一項名為“保護”的研究項目,分析了1000多名40歲以上成年人的數據,以評估演......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3〕4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

    北大團隊發布!中國老年人認知健康情況穩中向好

    認知障礙(CI)是指在記憶、學習新事物、集中注意力或做出影響生活日常的決定方面有困難。輕度CI患者可能注意到自己認知功能的變化,但仍能夠進行日常活動;重度CI可能影響患者的理解能力、語言和書寫能力,影......

    “生命健康數據空間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2023全球數商大會健康數據高峰論壇上,“生命健康數據空間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據悉,該實驗室由復旦大學、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和中國信通院上海工創中心牽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這家公司521萬中標液相色譜三重四極質譜儀等設備項目

    曉通(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521萬元中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購置液相色譜-三重四極質譜儀等設備項目_第1包,中標詳細內容如下:一、合同編號:津采同〔2018〕82794號二、合同名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購......

    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體育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關于進一步做好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加......

    研究發現活動更多的老年人生活質量更好

    英國研究人員對近1500名成年人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60歲以上人群運動時間減少與生活質量下降有關。久坐時間的增加也同樣與生活質量下降有關。研究人員表示,這凸顯了鼓勵老年人保持活躍的必要性。6月22日,......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