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即刻種植即刻修復已經成為目前最熱的種植方向和討論話題。但目前前牙美學區域即刻種植即刻修復的美學效果一直存在爭議,其焦點集中在種植修復體唇側牙齦緣外形的長期穩定性以及軟組織美學效果。以往的關注和報道多集中在單顆前牙缺失即刻種植即刻修復的美學研究。但是,多顆前牙缺失尤其是連續多顆前牙缺失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種情況往往是創傷或不良修復造成的,這類患者的共同特點為常伴有牙齒缺失,尤其常出現美學區多顆牙的連續缺失,很難用其他方法進行固定修復。
為了獲得理想的修復效果,往往采用種植技術聯合不同的修復方式進行。而微創種植在美學方面有其獨有的優勢。本文通過1例美學區單側連續多顆上前牙缺失的微創即刻種植與修復進行如下報道以分析總結美學區多顆牙缺失的種植修復方案的特點。
1.材料和方法
1.1基本情況
患者:女,47歲,來自外省。2011年12月因“上頜固定義齒橋脫落2周,要求種植固定修復”就診。患者無吸煙、酗酒史,全身健康狀況良好。病史:12牙缺失13年,可摘義齒修復。7年前11、13牙齲壞,根管治療后行樁核烤瓷橋修復。2周前烤瓷橋松動脫落,于當地就診時決定做種植修復,5天前已于外地微創拔除根折的13。為獲得更高的治療質量來我院就診。口內檢查:13牙為新拔牙創,12牙缺失,11牙殘根,中度四環素牙。(圖1、2)
1.2治療計劃
結合臨床檢查及CBCT測量分析,該病例的種植修復風險主要為美學風險:(1)多顆連續上前牙非對稱性缺失,紅色美學風險高;(2)中度四環素牙,白色美學修復難度大;(3)患者美觀期望值高,要求減少手術次數,控制治療費用;(4)外省患者,就診時間緊張,復診及時性和回訪都困難。
有4個可選治療方案。方案一:11加核樁,13種植,固定橋修復;方案二:11加樁核,12,13種植,冠修復;方案三:拔除11根,11,12,13種植,冠修復;方案四:拔除11根,11,13種植,固定橋修復。患者不同意將11殘根(不可靠的因素)作為固定橋的基牙與種植體整合修復。其余三個方案在功能可靠性,治療時間,治療風險以及遠期穩定性等方面均能符合患者要求,然而方案四避免了兩個種植體相鄰間隙小于3mm,其美學效果可預期性更好,治療費用也最低。綜合權衡各種因素后,確定選用方案四。
1.3種植器械和材料
種植體選用Nobel-Replace骨水平種植體2枚(φ4.3×13mm),骨粉用Bio-Oss骨粉,手術和修復器械為Nobel種植系統和CDIC配套器械盒,種植機為CDIC國產種植機。
1.4方法
術前詳細進行口腔檢查,并拍攝頜骨CBCT片,了解測量牙槽骨情況,取術前記錄模型。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按照種植外科原則進行,采用微創手術的方法,根據術前設計植入相應型號種植體。殘根采用微創器械拔除后行即刻種植。術中對于牙槽骨缺損骨量不足者,根據情況采用改良式骨增量技術、骨膨脹技術聯合應用。13從牙槽嵴頂處用先鋒鉆偏腭側方向鉆一引導骨孔,然后用CDIC骨膨脹器逐級擴大骨孔至與植體直徑匹配后,再用成型鉆成型,備洞完成后植入Nobel-Replace骨水平種植體1枚(φ4.3×13mm)。11微創拔除殘根后同樣步驟備洞,在制備的種植床與原拔牙窩之間的骨間隙內填入Bio-Oss骨粉,整個備洞過程減少了自體骨的丟失,同時骨增量技術也增加了唇側骨壁厚度。備洞完成后11植入Nobel-Replace骨水平種植體1枚(φ4.3×13mm)。種植體植入扭矩均大于35N·CM。手術完成。(圖3~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