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半數患者發病是緩慢的,不自覺地出現癥狀,沒有急性心包炎的發作史。約30%的病人幾個月前有急性心包炎病史,經過治療癥狀緩解后又逐漸加重。患者的病程長短不一,長者達十余年。多數病人在出現主要癥狀及明確診斷時,已有1年半至2年的病史。常見的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腹脹、周圍水腫、疲勞無力及咳嗽。所有的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難,輕微體力活動即出現氣促,嚴重者可表現為端坐呼吸。呼吸困難的原因多由于胸水或者腹水伴膈肌升高引起肺容量減少所致。雖然肺靜脈壓力有所升高,但很少出現肺間質水腫。因此,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和急性肺水腫比較少見。腹脹是由肝大、腹水及內臟淤血所致。腎血流量減少,體內水與鈉潴留,產生周圍水腫,多表現為踝部水腫。同時可存在心悸、疲勞無力、食欲不振及上腹部不適等癥狀。此外,咳嗽及心前區隱痛也較常見。
(2)體征:常見體征有頸靜脈怒張、肝大、腹水、下肢水腫、心率增快,可見Kussmaul征。患者腹水常較皮下水腫出現得早且明顯得多,這與一般心力衰竭中所見者相反。產生這種現象的機制尚未肯定,可能與心包的局部縮窄累及肝靜脈的回流以及與靜脈壓長期持續升高有關。心臟體檢可發現:心尖搏動不明顯,心濁音界不增大,心音減低,通常無雜音,可聞及心包叩擊音;后者系一額外心音,發生在第二心音后0.09~0.12秒,呈拍擊性質,系舒張期充盈血流因心包的縮窄而突然受阻并引起心室壁的振動所致。心律一般為竇性,有時可有心房顫動。脈搏細弱無力,動脈收縮壓降低,脈壓變小,可出現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