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及基本原理
2.1
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分子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是基于分子內電子躍遷產生的吸收光譜進行分析的一種常用的光譜分析方法。當某種物質受到光的照射時,物質分子就會與光發生碰撞,其結果是光子的能量傳遞到了分子上。這樣,處于穩定狀態的基態分子就會躍遷到不穩定的高能態,即激發態:
M(基態)+hv------M*(激發態)
這就是對光的吸收作用。
由于物質的能量是不連續的,即能量上一量子化的。只有當入射光的能量(hv)與物質分子的激發態和基態的能量差相等時才能發生吸收
△E=E2-E1=
hv=hc/λ
而不同的物質分子因其結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級,即△E不同,故對光的吸收也不同。
名詞:吸收光譜曲線(光吸收曲線)PPP7:它反映了物質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情況。PPP7圖2-1表示不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的吸收光譜。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定性分析的依據:光吸收程度最大處的波長叫做最大吸收波長,用λmax表示,同一種吸光物質,濃度不同時,吸收曲線的形狀不同,λmax不變,只是相應的吸光度大小不同,這是定性分析的依據。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定量分析的依據:朗伯-比爾定律。
2.2
朗伯-比爾定律。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定量分析的依據是朗伯-比爾定律。
當單色光通過液層厚度一定的含吸光物質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A與溶液的濃度c成正比,此公式的物理意義是,當一束平行的單色光通過均勻的含有吸光物質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與吸光物質濃度及吸收層厚度成正比。
2.3
偏離比爾定律的原因
主要原因:目前儀器還不能提供真正的單色光以及吸光物質性質的改變。
(1)非單色光引起的偏離
(2)由于溶液本身的化學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偏離
1.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產生的原理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是由于分子(或離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見光(通常200-800nm)后發生價電子的躍遷所引起的。由于電子間能級躍遷的同時總是伴隨著振動和轉動能級間的躍遷,因此......
摘要:本文討論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VISS)的光度準確度(PhotometricAccuracy;以下簡稱PA;PA是吸光度理論值A0與實際測量值A之差)的重要性;指出了影響UV-VISS的P......
雜散光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指標。它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它直接限制被分析測試樣品濃度的上限。當一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雜散光一定時,被分析的試樣濃度越大,其分析誤差......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還有疫情過后平平安安的你!如今,2020ANTOP獎申報窗口已全面開啟,多家科學儀器企業競相參與申報,這里將為您介紹ANTOP獎項“打榜”產品。島津UV-1......
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電力、生物研究、教學科研、化學化工、質量監督、水質環保和商檢等各大領域。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1.基本工作原理和紅外光譜儀相似,利用一定頻率......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可適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氰化物的測定。本方法檢出限為0.004mg/l,測定下限為0.016mg/l,測定上限為0.25mg/l。方法原理:在中性條件下,樣品中的氰化物與......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在190~760nm波長范圍內測定物質的吸光度,用于鑒別、雜質檢查和定量測定的方法。通過測定物質在不同波長處的吸光度,并繪制其吸光度與波長的關系圖即得被測物質的吸收光譜。紫外可見吸......
總氮,簡稱為TN,水中的總氮含量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總氮的定義是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包括NO3-、NO2-和NH4+等無機氮和蛋白質、氨基酸和有機胺等有機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數計算。......
在一些污水廠的化驗報告數據中,有時候會發現同一個水樣的總氮會低于氨氮。這種情況往往讓管理者感到迷惑,這是什么情況?氨氮>總氮?怎么可能?一定是化驗室的問題,但是化驗室重復做,總還是會不斷地出現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8年10月31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本屆慕尼黑展會期間將開展包括食品安全、分析化學、實驗室建設及安全、環境、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