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6-06-14 09:45 原文鏈接: 精準扶貧如何精準?青海用大數據說話指導服務成亮點

      前不久,上線半年的“海東市精準扶貧信息化服務平臺”更改了名稱,改為“青海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這一改,平臺涵蓋的信息量驟增,不僅擴展了地域范圍,還加大了數據的融合和共享力度。大數據平臺將各種資源都整合在一起,讓扶貧更精準,使產業指導開發增值服務成為可能,也為該省的決策制訂提供了重要支撐。

      海量數據筑起“精準識別”第一關

      “目前來說,在全國科技系統中,只有青海研發搭建了精準扶貧的大數據平臺。”作為技術支持單位的負責人,青海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胡永強不無自豪地說。

      2015年10月,青海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開始著手搭建精準扶貧平臺。平臺搭建之初,即設計了精準識別、精準服務、精準管理、精準評價的四精準構架。

      “國家扶貧辦的平臺里面,主要功能還是集中在統計方面,在精準識別上相對來說非常簡單,根據青海實際情況,我們補充了很多內容。”胡永強打開平臺界面,逐一介紹。

      在隨意調取的貧困戶信息中,羅列了詳盡的個人信息,單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一欄,就列出了包括家庭收入、耕地等48項具體內容。除了文字信息,系統在個人信息卡片中還增設了現狀照片,如實反映了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狀況。

      截止目前,平臺已經錄入了20多萬貧困戶的個人數據,且正在全省范圍推進這項工作。如此詳盡的信息,產生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其實,這個系統上線并開始向下推的時候,并沒有遭遇太大阻力,還深受基層人員的歡迎。

      “以前都是拿著紙筆采集信息,信息量大了以后,很多信息就容易被忽視。現在有了這個平臺,我們到村入戶,現場就可以采集到準確信息。掌握了貧困戶的精準數據,為我們下一步制訂扶貧措施和產業規劃提供了依據。”肖懋說。肖懋是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溝鄉涼坪村的第一書記。作為平臺試點村,肖懋和其他試點村的第一書記們一樣,用海量的數據筑起了精準扶貧中的“精準識別”第一關。

      產業指導服務成亮點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第一步,有了具體的實施對象,才能因戶施策,做好精準服務。青海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除了做好數據記錄外,還增加了信息化支撐下的產業指導服務。

      “產業扶貧是扶貧工作的根本,發展產業除了有資金問題之外,還有技術問題。搞技術是科技工作部門的強項。”胡永強說。

      青海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在構建中,融合了青海省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和青海特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制訂幫扶措施,對有產業幫扶措施的貧困戶,定時主動推送產業指導信息,跟蹤追溯其生產過程,再通過電子商務幫助其解決產品銷路,這是青海省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大亮點。其中,主動推送服務除了推送產業技術指導外,還針對貧困戶有勞動力卻沒有輸出渠道的現狀,聯合該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每天在平臺中更新就業需求信息,再通過第一書記發布給有需求的貧困戶。

      分三層次實施精準管理

      “識別是基礎,管理是核心,最終的目標是要幫助貧困人口脫貧。”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周衛星說。

      在青海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設計中,精準管理被分成了三個層面。

      第一是對項目進行精準管理,今年初,為打好脫貧攻堅戰,青海省啟動實施“八個一批”脫貧工程。為了摸排清楚脫貧項目在哪些村實施,由什么人受益,平臺對項目的精準管理細化到了受益人個體的層級。第二是對項目執行部門進行精準管理,通過“一送兩審”制度,切實核查清楚項目執行情況,實時更新項目執行數據,規避了申請造假、執行造假的可能性。第三是通過系統對第一書記進行精準管理,要求第一書記以日志形式匯總工作情況并上傳系統。這三個層面的精準管理為今后不同層級考核做依據,更為精準評價做足了功課。

      “脫貧沒脫貧,誰說了都不算。系統會自動對每一個貧困戶、每個貧困村以及縣級層面的脫貧工作按照不同指標進行打分。”胡永強說。

      精準評價用動態更新的形式呈現幫扶成效,系統為貧困戶設計了6項指標,只有權重分數達到80分,才算預脫貧,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有無安全穩固住房為一票否決制,只要其中一項不達標,都評估為該貧困戶未脫貧。而村級和縣級想要摘掉貧困帽子,則需要在系統中分別達到設定的12項和10項指標。項目執行的動態數據,就是支撐這些指標會否達標的依據。

      民和縣是第一個應用精準扶貧平臺的試點縣。作為副縣長的馬瑞,從平臺設計搭建之初就往返于西寧和民和間。

      “民和縣申報的項目多,但是落實到村上的情況沒規整過,只有運用了大數據平臺,項目才可能落實到村上戶上。項目實施了,數據更新了,究竟惠及了誰,一看就明白了。”馬瑞說。

      談到科技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周衛星說:“我們靠實時更新的數據支撐大數據平臺,把各種資源都整合在一起,以后用好了,還可以開發出很多增值服務,實現‘一網打天下’的功能。”

      “全省會形成一個大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會對我們今后的決策制定提供重要支撐。”胡永強對大數據平臺潛在的價值充滿信心。

    相關文章

    2023年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名單公示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申報工作的通知》(工信廳信發函〔2023〕187號),經企業自主申報、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形成了2023年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名單......

    財政部四川監管局:立足“三個一”構建財政運行分析“立體畫像”

    為全面提升財政治理能力,實現財政治理現代化。四川監管局統籌整合全省財政數據資源和全局各處室監管成果,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自主研發財政運行分析評估系統,以“一張圖”對全省監管單位實現財政運行分析......

    科學家提出地理大數據實時呈現新方法

    地理空間數據分析在生物多樣性、移動通訊、網絡監控、環境監測等領域應用廣泛,如生物地理分析、即時通訊場景的位置共享、手機定位、衛星定位等。因此,大規模地理數據的快速呈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上海公共政策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

    日前,由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指導,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主辦的上信智庫全球科創指數暨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活動在上海舉行。在活動上,上海經濟信息中心數據2.0平臺(以下簡稱......

    安徽召開質量強省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會議

    近日,安徽省政府召開質量強省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安徽省質量強省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增補成員單位和職責調整、今年以來質量強省建設推進情況、省政府對市級政府質量工作專項考核結果、“安徽省質量強縣......

    智能手機變成“竊聽器”?國家安全部發聲了

    國家安全部官微發文,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網絡失泄密情況日益增多,侵害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的網絡監聽、攻擊、竊密活動愈演愈烈。一部智能手機、一個應用程序、一個社交媒體賬號,都存在引發失泄密的可能性......

    五部門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眼下,“元宇宙”成為熱詞,相關企業爭相布局。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通過構建先進元宇宙技術和產業體系......

    《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3)》顯示:我國生態恢復成效明顯

    9月20日從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獲悉,我國在全球發展倡議合作成果展示高級別會議上發布的《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3)》顯示,參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截至2022年,我國過半環......

    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為響應政府建設數字經濟,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號召,近日,由上海數據交易所、上海市數商協會舉辦,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合信息”)承辦的“數商沙龍-走進合合信息”在上海......

    網絡安全保險規范健康發展

    工信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網絡安全保險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在建立健全網絡安全保險政策標準體系、加強網絡安全保險產品服務創新、強化網絡安全技術賦能保險發展、促進網絡安全產業需求......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