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左右正式命名。其細胞遺傳學為克隆性異常,確定了其惡性腫瘤的性質。常用名還有:Tγ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伴顆粒淋巴細胞的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等。FAB協作組把其歸為慢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
大顆粒淋巴細胞(LGL)占正常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10%~15%,包括CD3 -(NK細胞)和CD3 (T細胞)兩個細胞群。因此,REAL分類將LGLL分為T-LGLL和NK-LGLL。T-LGLL為CD3 克隆增殖,T細胞受體重排研究可證明其單克隆性;NK-LGLL為CD3-克隆增殖,細胞遺傳學檢查可證明其克隆性。
T-LGLL常見于青年患者。 1/3的患者就診時可無癥狀;初始癥狀包括反復細菌感染(常與中性粒細胞減少有關),疲乏,20%~30%的患者可有夜間盜汗、體重下降。主要體征:20%~50%的患者有脾臟腫大,肝臟腫大占20%,淋巴結腫大、肺浸潤少見。
NK-LGLL進展較快,發病年齡小,中位年齡39歲。初始癥狀主要是發熱、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等B細胞疾病的癥狀以及肝脾腫大。大多數患者有骨髓浸潤,有時可伴骨髓纖維化。有些患者可有胃腸道受累,類風濕關節炎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