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生物產業實現總產值近2萬億元,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為實現國家的‘十二五’目標實現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第六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今天在京舉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在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據悉,第六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將于6月28日~30日在江蘇泰州市舉行。此次大會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等的共同支持下,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19家全國性學會、協會共同主辦。
張曉強在致辭中指出,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生物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很大成績,規模迅速擴大,結構不斷優化,產業投資活躍、創新型企業大量涌現,產業的技術能力大幅提升,配套支撐體系日趨完善。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第六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介紹,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生物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生物產業產值從6000億元躍升到16000億元,年均增速達21.6%,遠超GDP增長速度。預計到2015年,全國生物產業產值將會超過4萬億元。
“培育我國生物產業鏈的快速形成,促進我國生物產業高端化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楊勝利表示。
目前,加強生物產業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云峰表示,江蘇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將其作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新興產業的一大關鍵舉措,加強規劃引導。
“最近我們制定了江蘇省‘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提出重點發展包括生物醫藥產業在內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以泰州市為重點,南京、無錫、蘇州和連云港等市互動互補的發展格局,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 李云峰介紹。
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指出,近年來,中科院在神經科學、基因組學、干細胞和工業生物技術等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原創成果,實現了鹽酸安妥沙星、昆蟲病毒農藥等多項產品與技術的產業化,建立了綠色高效現代農業和糧食高產示范工程,促進了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中科院將力爭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創新方面實現重大突破,為國家生物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做好科技支撐。
泰州市市長徐郭平介紹,泰州市正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目前,泰州市已成功落戶5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集聚了勃林格殷格翰、三生、沃森等98家重點生物醫藥企業。泰州市將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把中國醫藥城建設成為產城一體的醫藥名城,集聚1000名以上高端人才,落戶1000個以上醫藥創新成果,引進1000家以上企業,實現千億級技術市值,達到千億級產出規模。
張曉強指出,未來五年是中國生物產業趁勢而上、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2月上旬,《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論證稿已通過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的論證。規劃主要提出了要以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推進高品質發展、形成產業主動發展能力為主線,以瞄準新需求、營造新機制、攻克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培育新產業為發展途徑,為實現2020年生物產業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這個總體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培育健康產業鏈”。大會將結合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現狀及江蘇省、泰州市的生物產業發展特點,聯合政府部門、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生物企業共同探討我國生物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推動我國生物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科學家說,一種治療艾滋病病毒(HIV)的新方法——從臍帶血中移植抗HIV的干細胞——已經取得了長期成功的結果。這種方法成功地用于治療“紐約病人”,一名患有白血病和攜帶HIV的自認為是混血兒的中年婦女,......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篇干細胞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將雄性(XY)小鼠干細胞轉化為雌性(XX)細胞并產生功能性卵細胞的方法,這些卵細胞在受精后得到的胚胎中約有1%能產生健康的后代。......
造血干細胞(HSC)是體內造血系統維持的關鍵,具有一些獨特的生理適應性,如高水平的蛋白質合成率。然而,這種適應性相關的機制及影響仍有待研究。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造血干細胞對鐵死亡的敏感性。該研究......
在廣州南沙的運營中心內,用作癌癥篩查的檢測樣本正在進行自動化處理;而在香港科學園內,占地約929平方米的國際研發中心近日正式投入使用,將招募全球生物高科技科學家和研究工作者,以二代測序技術進行癌癥篩查......
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stemcells,PSCs)因在體外具無限增殖和分化為不同類型細胞的潛能,在再生醫學領域中頗具應用前景,也成為目前臨床上最具潛能的成藥細胞。PSCs制備過程中的標準......
近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患者干細胞和3D生物打印技術制造出了可支持視網膜感光的眼組織。這一技術為研究老年性黃斑變性等退行性眼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模型,將促進人們對致盲疾病......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先天性心臟缺陷是最常見的嬰幼兒出生缺陷疾病。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使用人工材料修復患者的心臟。然而,普通的人工材料無法伴隨患者成長,需要重復手術。現在,研究人員正在......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研究人員使用患者干細胞和3D生物打印技術,打印出一種支持視網膜感光的光感受器的眼組織——外層血—視網膜屏障的細胞組合。這一成果為研究老年性黃斑變性(AMD......
人體多種重要生理功能均由肝臟執行,肝臟已被廣泛研究。但由于缺乏對人類肝臟發育的了解,相關疾病治療進展受到阻礙。近日,發表在《NatureCellBiology》上的一項題為“Single-cellat......
11月30日,肝臟病領域期刊Journalof Hepatology(《歐洲肝臟研究學會會刊》)在線發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贊與基礎醫學院研究員張鵬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丙酰輔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