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12-23 10:11 原文鏈接: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在廣州舉行


    論壇現場

      數字經濟如何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國內有哪些前沿數字技術?應用在哪些場景?12月21日,在廣州花都舉行的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上,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軟件學院院長趙生捷,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等大咖圍繞“數字經濟: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主題提出了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共同描繪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未來發展藍圖,共商建立高質量發展新經濟模式。

      發展數字經濟 須有“軟硬聯通”

      當前經濟已經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復蘇的新動能、新引擎,已是全球共識和大勢所趨。《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18年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居全國前列。

      李志堅認為,發展數字經濟,不僅要關注基礎設施“硬聯通”,還應關注人文生態“軟聯通”。他表示,發展數字經濟,勢必依托網絡生態的構建。從宏觀層面來說,城市構成城市群、城市群構成大灣區,進而輻射全國、聯通世界,這是網絡生態的構建;從微觀層面來說,個人組成團體,又通過平臺與其他團體的人聚合、碰撞、交流,進而讓知識和智慧傳播、影響,在更廣范圍產生更大能量。這也是網絡生態的構建,亦是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舉辦本次論壇的初衷。

      而打造“數字網絡生態”背后凝聚的是人才。趙生捷以《數字經濟產業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實踐》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以同濟大學為例,目前學校在軟件工程設計的學科基本上是軟件+,與數字經濟比較密切,囊括了幾乎所有與軟件相關的專業,包括軟件工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網絡通信、數字媒體等。

      “目前的團隊有軟件工程理論與技術、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系統與軟件、軟件與網絡通信、軟件與數字媒體技術,這是我們規劃的2017年到2021年的團隊,也是根據我們自身的特點進行規劃的。”趙生捷說。

      在數字時代,不可跳過的領域之一就是區塊鏈。對此,國家信息與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創鏈數據董事長許洪波表示,通過區塊鏈可以變革信用體系,“舉個例子,我們希望在智慧出行、智慧停車場業務方面與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開展合作。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如果你不通過區塊鏈,就有各種造假手段,使得整個數據不可信;二是商業上的問題,絕大多數停車場是租賃物業,不是自有物業,沒有資產做質押,所以你如果今天沒有上鏈,是無法在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

      5G、區塊鏈技術已經滲透到各種場景

      目前,在數字經濟領域,5G已經發力進入應用階段,而5G肯定會帶來一個數據量的爆發增長。那5G能給數字經濟帶來多大增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副院長王洪嶺給出的答案是,據測算,在未來五年中,通過5G與相關產業的結合,預計將帶動15萬億的增長。

      5G有哪些應用場景,王洪嶺歸結為三大類:一是增強移動寬帶,這是比較成熟的;二是高可靠低時延,正在逐步成熟;三是海量信息通信,這也是在逐步成熟的。其他信息技術如邊緣計算、人工智能,與5G組合在一起,才能夠實現5G向工業領域的拓展。

      舉個例子,目前生產企業檢測產品大多靠人力完成,現有技術難起作用,不僅耗時也耗大量人力。而5G出現之后,與高清視頻和人工智能結合可以幫助解決產品檢測問題。比如說對氣缸的三維掃描,能夠使氣缸檢測由原來的2~3天縮減到3~5分鐘。

      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CTO劉琪認為,5G的到來為大灣區產業發展提供了一次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機會。目前我們正在進入AI3.0時代,從軟件到AI芯片,走向軟硬結合。未來在原有的智能制造、物聯網體系、人工智能基礎體系上,可以在灣區大的產業體系里實現產業化突破。

      廣州無線電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躍珍以《新時代身份識別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為題,重點圍繞多模態身份識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進行介紹。他指出,多模態身份識別是趨勢,隨著5G以及物聯網應用逐漸豐富,生物特征識別將被更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

      在高端對話環節,與會嘉賓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對數字經濟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全方位、高層次、多領域的思想交流與探索研討。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劉江華認為,大灣區的崛起必須依靠制造業,而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會推動制造業生產組織變革,促進大灣區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本屆論壇精彩紛呈的觀點碰撞,李志堅表示,希望通過論壇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促進交流共享,為知識與智慧構建集聚輻射的網絡,打造與數字經濟相匹配的人文生態。

    相關文章

    第三屆大灣區工程師論壇將在澳門舉辦

    記者獲悉,以“灣區同行工程為本”為主題的第三屆大灣區工程師論壇將于6月20日至21日在澳門舉行。屆時,內地與港澳工程科技業界翹楚將共同探討工程領域交流合作、工程科技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等熱點話題。本屆論壇......

    大灣區科技創新武漢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近日,大灣區科技創新武漢中心揭牌儀式在武漢市江夏區湯遜湖畔科創廣場舉行。2023年7月27日,江夏區和大灣區科創服務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武漢中心。2023年12月底,受江夏區委......

    香港攜手大灣區城市共同推進實現協同效應最大化

    2月26日,香港綠色周開幕儀式暨香港綠色科技論壇2024于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據了解,此次論壇匯聚超過500名金融界代表,探討如何結合Web3技術與綠色科技,促進香港金融科技、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的發展。......

    布局大灣區,盛瀚又一創新中心即將起航

    自1975年離子色譜法誕生以來,離子色譜技術已走過了近50年的發展歷程。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如何拓展離子色譜的應用領域,開發高效、穩定的應用方法,成為了當下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盛瀚自創立以來,始終堅信......

    國家發改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1+N+X”政策體系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包括有關部門和廣東省、香港、澳門,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粵港澳大灣區部分高校汕尾籍學生代表座談會召開

    12月3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部分高校汕尾籍學生代表座談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廣州和東莞14所高校的16名汕尾籍學生代表,與汕尾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等坐在一起,講政策、談變化、敘鄉情、話未來。“建設家......

    廣東2025目標:智能算力規模領跑全國,沖刺全球領先

    11月1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目標到2025年,智能算力規模實現全國第一、全球領先,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較為完備,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場......

    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密切提升地方企業綜合實力

    為加強粵港知識產權交流和合作,提升兩地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綜合實力,近日,“2023粵港知識產權與中小企業發展(惠州)研討會”在廣東省惠州市舉行。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光明,香港知......

    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活躍

    9月19日,2023廣州產業母基金大會在廣州舉行。會上,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廣州產業發展研究院、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共同編寫完成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廣東加快推動粵港澳協同創新,蘇國輝院士率先在內地建立聯合實驗室“今天有沒有運動啊?”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與人聊天時,最常用......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