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4-06-11 13:50 原文鏈接: 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創新從棘手處著眼

      “現在,承擔科研項目的負責人看上去都很疲憊。”在6月9日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學習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中科院院士周衛健如是說。

      多年的科研工作經歷讓她看到,由于在科研經費分配管理上真正用于人的經費太少,導致項目負責人只能靠多申請項目維持正常的科研活動。

      與此同時,科研經費違規使用、科研腐敗行為在日益滋生,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多年來,科技界內外一直在呼吁,科研經費應當用在“刀刃”上。那么,“刀刃”究竟是什么?當前,科研經費管理出現的各種矛盾該如何解決?

      去行政化依靠市場

      在剛剛過去的兩院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實際上,改進科研經費管理同樣迫切需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基礎性研究還是應用研究領域,我國的科研經費和其他科研資源分配仍以政府配置為主,導致諸多業內人士見怪不怪的“潛規則”出現。

      去年8月,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在回應廣東省科技系統腐敗案時稱:“有些大學的經費,是通過關系,還有一些潛規則,科技經費補貼多少,按一定比例返還多少。”簡短的回應暗示了科研項目申請、科研經費返還的“潛規則”。

      在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看來,這種以行政為主導的科技資源分配方式,往往造成政府花了錢而收效不大。今年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姚檀棟表示:“如何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創新活力迸發是個新課題。”

      充分體現人力資本

      當前,我國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勞務費預算占項目經費總預算的比例應嚴格控制在15%以內,而且只能用作支付項目組臨時人員的工資以及咨詢專家的費用,正式的科研人員不允許從中支付應有的智力成果收入。

      正如周衛健所言,項目負責人為增加勞務費總量,不得不依靠多申請課題提高項目經費總量。“科研經費管理沒能營造出寬松的環境,讓大家潛心把一個課題做好。”

      一些科研人員坦言,自己承擔了課題,卻不能給自己發勞務費,只能給學生發,他們感到有些荒唐。

      毫無疑問,科技創新的核心生產力是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勞動,主要依靠人的創造性思維,而不是大量購買的儀器。采訪中,科研人員均向記者表示,在現有的科研經費管理中,他們感到在科研中的勞動投入得不到承認。

      對此,中科院院士李小文也表示,國家應理直氣壯地增加科技投入中人頭費的比重。他建議增加對中小項目的科研投入,擴大青年基金范圍。同時,在此基礎上,建立項目申請的金字塔結構,讓其成果體現在進一步的優青、面上等基金的申請上,以此激發希望和動力。

      堅決杜絕濫用

      全國人大去年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以來,審計署在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等的審計或調查中,查處的關于課題單位和科研人員未經批準調整預算、擴大開支范圍、擠占挪用科研經費等違反相關制度的事件時有發生。

      報告還指出:“課題結余資金和利息管理政策可操作性不強,部分單位虛列支出。有些項目負責人還存在套取、侵占科研經費等違法犯罪問題。”

      當前,少數科研人員濫用、不法利用科研經費的行為,已引發社會各界的諸多負面評價,影響了整個科學共同體的聲譽。加大科研經費違法違規使用行為的懲罰力度,已在包括院士群體在內的中國科技界形成共識。

      院士大會期間,院士們一致認為,要堅決杜絕濫用科研經費的行為,在科研活動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對此,中科院院士楊元喜表示,院士群體應“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相關文章

    關于開展2025年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備案年度檢查工作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加強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備案的事中事后監管,按照國防科工局統一部署,我辦現組織開展2025年武器裝備......

    鄭軍委員:讓經費直達高校,破解就業難題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攀升,供需矛盾加劇,就業壓力凸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提出,當前高校就業專項經費機制仍存在短板,制......

    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根: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隱患要除

    “現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了,高校要引起重視,想辦法去破解。”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出,高校教學工作事關......

    全國政協委員呂愛輝:加大畜牧科研投入健全產學研聯合育種機制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重點關注!安徽發布關于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申報通知

    關于做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各市科技局,有關高校院所、企業:現將《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

    關于開展2025年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通知

    湖南省近日發布通知,決定開展2025年科研設施和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此次考核旨在貫徹落實國家和湖南省相關政策精神,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服務科技創新和......

    最高195萬廣東2025年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安排方案公示

    關于2025年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安排方案的公示為增強我省高校博士生和博士學位青年教師的國際化水平,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加快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結合高校實際,我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省財......

    科研按下“快進鍵”,AI成為實驗室里“超級助手”

    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行業掀起了驚濤駭浪。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滲透到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2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召開了“人工智能賦......

    未來兩年,人工智能將成為科研關鍵工具

    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

    從為我所有到為我所用,大型科研儀器走向開放共享

    葉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由于不能自身合成,人們主要通過飲食攝入葉酸。有效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精準調控作物葉酸代謝通路,是農業前沿科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2024年9月,我國科研團隊在上述問題上取得突......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