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首次發現病毒識別和攻擊人類宿主細胞的生物結構。他們不僅觀察到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LCMV)病毒糖蛋白的重要特征,還發現了其與拉沙病毒類似的藥物靶點。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志上。
LCMV病毒和拉沙病毒都是對人類有極大危害的病毒。LCMV病毒在嚙齒類動物中較為常見,其癥狀在人群中表現不明顯,但易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大腦和脊髓腫脹及嬰兒先天畸形。在過去80年里,科學家一直不了解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引發感染的蛋白質結構是什么。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篩選了數以百計的晶體,最終用X射線結晶學方法構建了病毒表面糖蛋白的三維模型。該蛋白結構是LCMV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的關鍵。研究表明,LCMV病毒表面糖蛋白由兩個方向相反的二聚體組成,一個稱為GP1亞基,其功能是附著在宿主細胞上;另一個稱為GP2亞基,可啟動病毒侵入細胞并劫持細胞為其所用。
該結構還是兩類不同病毒間的關鍵環節。如艾滋病毒由三聚體構成,而登革熱病毒則被圓形蛋白外殼所包裹。如果LCMV病毒二聚體處于平躺狀態,就像圓形的蛋白質結構;但如果它連接了第三單元后,則可創建出類似三聚體的結構。LCMV病毒的結構可發生變化,很可能是聯結這兩類病毒的重要進化環節。
研究人員通過對LCMV病毒表面糖蛋白進行基因突變,發現了該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所必須的5個“殘留”蛋白質。實驗表明,盡管二聚體在LCMV病毒生命周期中只是一個階段,但它卻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階段,二聚體結構的破壞可阻止病毒的繁殖。
此外,研究還發現LCMV病毒與拉沙病毒很相似,其糖蛋白基因的相似度達65%,二者有類似的藥物靶點,這對于設計治療拉沙熱的抗體及藥物至關重要。
人們對SARS-CoV-2冠狀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如何啟動它的復制過程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人類蛋白SND1與SARS-CoV-2蛋白NSP9共......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SARS-CoV-2(造成COVID-19大流行的冠狀病毒)如何操縱宿主蛋白以滲透到人體細胞中。在確定神......
軍團桿菌(Legionella)導致以肺炎為主的感染,又被稱為軍團病。軍團桿菌會對公眾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美國每年有8,000至18,000人因軍團病住院。之所以稱為軍團......
一個由牛津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和海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多學科研究小組發現了SARS-CoV-2RNA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其中許多是感染的基礎。這些發現為開發具有廣泛抗病毒潛力的COVID-19......
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的幾個成員在人群中不斷傳播并通常引起輕度呼吸道疾病。相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MER......
不能殺死細菌的東西讓細菌變得更強大。一種被細菌用來對抗病毒的酶不僅靶向這種病毒,還靶向細菌本身。這種酶讓細菌進入休眠狀態,使得它成為病毒不適宜增殖的地方。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
長期以來存在于理論假設中的一種幫助組織并指導胚胎發育的細胞群——組織者首次被證明存在于人體組織中。該研究為早期胚胎發育提供了一個新模型,并且認為組織者在動物界高度保守。相關論文......
一項國際研究發現,細菌性病原體已進化出了高效的生存策略,它們會像衣服上的尼龍“粘扣”那樣,牢牢黏附到宿主細胞上。新發現將有助人們更好地應對細菌感染。德國慕尼黑大學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
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宿主細胞中防止內源MAVS自發聚集和激活的機制,為研究宿主維持自身免疫穩態以及朊病毒樣蛋白質的聚集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6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
5月9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圓正啟真報告廳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院士、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徐濤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