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墨爾本的研究者們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兒童患者會經歷發育退化和嚴重的癲癇癥狀。
這項由默多克兒童研究所(MCRI)領導完成并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雜志上的研究發現,基因變異會導致一種嚴重的兒童期神經退行性疾病。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MCRI和維多利亞州臨床遺傳學服務(VCGS)副教授Sue White表示,這種新發現的疾病不同于與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和額顳癡呆)以及其他有關的其他慢性神經炎癥。
患者的癥狀從輕度的發育遲緩開始,癲癇發作始于生命的第一年。之后,患兒均會出現嚴重的進行性發育退步。
這項研究研究了來自四個家庭的六個孩子,他們的NRROS基因存在相似突變。White說,這種疾病具有神經炎癥的特征,屬于基因隱性突變。這意味著患兒父母雙方都必須是一個突變基因拷貝的攜帶者。 “在我們的研究中,在三個具有相同種族背景的孩子中鑒定出了相同的基因變異。雖然這些家庭沒有報告表明彼此之間有直接聯系,但由于家庭歷史的重疊,他們的共同祖先可能來自同一城鎮。”
研究人員使用先進的分子技術解剖了可能受NRROS基因突變影響的細胞途徑。通過將基因插入實驗室的細胞中,他們確定了NRROS與之相互作用的其他分子。這些分子對于許多腦細胞功能至關重要,包括在神經纖維周圍增加絕緣層,并產生腦免疫細胞。 “髓鞘形成過程對于健康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至關重要,它可使神經細胞更快地傳遞信息,并使大腦過程更加復雜。”
MCRI教授John Christodoulou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強調了新的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力量,這種技術結束了對某些家庭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的診斷難題。他說:“現在我們知道了致病基因,我們將更好地了解這種疾病背后的潛在生物學機制,我們希望將來可以將其轉化為針對該疾病的針對性治療。”
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爾茨海默病,與大腦中蛋白質聚集的沉積有關。當細胞廢物清除系統存在缺陷或超負荷時,這些聚集物會積累。一種主要與免疫系統信號傳導過程相關的蛋白質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發生......
德國明斯特大學、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牛津大學聯合團隊現已開發出一種所謂的基于事件的架構,該架構使用光子處理器,通過光來傳輸和處理數據。與大腦類似,這使得神經網絡內的連接不斷適應成為可能。這種可變的連接是......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蔣彬教授課題組在發展場誘導的原子神經網絡力場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原子模擬是人們在微觀層面理解復雜化學、生物和材料體系的光譜、......
代謝組學研究已經確定了介導細胞信號傳導、競爭和疾病病理學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規模社區努力測量數千種代謝物標準品的串聯質譜。然而,在臨床樣品中觀察到的大多數光譜不能與已知結構明確匹配。令人驚訝的是,用......
核磁共振儀器被譽為“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對于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影像診斷有重大意義,但這項技術長期被國外封鎖。不久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開始量產。將核磁共振儀器......
1997年,從高中考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來,26年間陳強始終在和生命科學打交道。從北大博士畢業之后,他來到哈佛大學醫學院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陳強回國加入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
近期,Nature 發表了題為:ANPAS4‐NuA4ComplexCouplesSynapticActivitytoDNARepair的研究論文【1】,揭示了神經元在外部刺激下維持基因組穩......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診斷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創造了一種革命性的新診斷方法,有望快速、準確地檢測出神經退行性疾病。這種方法在提供早期治療和減少人類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帕金森氏癥等疾病以及慢性......
在《自然·機器智能》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荷蘭國家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所(CWI)科學家展示了類腦神經元如何與新穎的學習方法相結合,能夠大規模訓練快速節能的尖峰神經網絡。潛在的應用包括可穿戴人工智......
彌漫型內因性橋腦神經膠細胞瘤(DIPG,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是一種致命性的小兒腦瘤,患者常常會在診斷后的一年內死亡,由于腫瘤的位置,進行手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