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登革熱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黃病毒科黃病毒屬(flavivirus)。病毒顆粒呈啞鈴狀(700×20--40nm)、棒狀或球形,球形直徑50nm。為單股正鏈RNA病毒,RNA分子量4.103kD。登革熱病毒核心為RNA與蛋白質組成的20面立體對稱的病毒顆粒,外層為兩種糖蛋白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異性抗原,用中和試驗可鑒定其型別。病毒基因編碼3個結構蛋白和7個非結構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3個結構蛋白分別為E蛋白(包膜蛋白)、C蛋白(核心殼蛋白)和M蛋白(膜蛋白)。E蛋白含有中和抗原和病毒的種、屬、型等特異性表位,可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抗體、血凝抑制抗體。此外,E蛋白還可能引起抗體依賴的增強感染作用(ADE)。C蛋白可能在蛋白質和RNA的相互作用中發揮作用。M蛋白與病毒感染能力的強弱有關。登革病毒可分為4個血清型,與其他B組蟲媒病毒如乙型腦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應。
登革病毒在1~3日齡新生小白鼠腦、猴腎細胞株、伊蚊胸肌及C6/36細胞株內生長良好,并產生恒定的細胞病變。
登革病毒對寒冷的抵抗力強,在人血清中貯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傳染性數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熱,50℃30min或100℃2min均可滅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線或0.05%福爾馬林可以滅活。
發病機制
登革病毒通過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中復制至一定數量后,即進入血循環(第1次病毒血癥),然后再定位于單核吞噬系統和淋巴組織之中,在外周血液中的大單核細胞、組織中的巨噬細胞、組織細胞和肝臟的Kupffer氏細胞內再復制至一定程度,釋出于血流中,引起第2次病毒血癥。體液中的抗登革病毒抗體,可促進病毒在上述細胞內復制,并可與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抑制骨髓中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系統,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出血傾向。
登革出血熱的發病原理有兩個學說,一個是抗體依賴增強學說,登革病毒表面有兩種抗原決定簇,分別為群和型特異性決定簇,群抗原決定簇產生的抗體有助于登革病毒感染的發展,稱為增強性抗體;型抗原決定簇產生的抗體具有較強的中和作用,稱中和抗體,能中和同型登革病毒的感染,對異型病毒的感染也有一定的中和作用。當再次感染同型病毒,中和抗體可中和同型病毒,阻斷感染而不發病。如果再次感染為異型病毒感染,增強性抗體可促進病毒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大量復制,出現抗體依賴性感染增強現象(ADE),形成免疫復合物,與單核-巨噬細胞表面Fc受體結合,激活這些細胞釋放可裂解補體C3的蛋白酶、凝血活酶和血管通透因子。這些酶和因子再激活補體系統和凝血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及血液有形成分滲出,引起血液濃縮、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變。活化凝血系統可導致DIC,加重休克。抗體還可與血小板上的病毒抗原結合,導致血小板聚集、破壞,引起血小板減少而出血加重。臨床表現為登革出血熱。有人發現Ⅱ型病毒有多個與抗體依賴性感染增強現象有關的抗原決定簇,故Ⅱ型病毒較其他型病毒更易引起登革出血熱。第二種學說認為發病機理與感染病毒的毒力、變異有關,流行病學發現不少初次感染的病人也出現登革出血熱臨床經過,因此認為與病毒的變異和毒力有關,病毒基因變異后導致毒力增強,一般Ⅱ型病毒較其他型病毒更易引起登革出血熱。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熱帶醫學研究所教授顧金保團隊研究揭示了登革熱媒介白紋伊蚊circRNA(circularRNA,環狀RNA)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PLoSPathogens。......
據葡萄牙國家通訊社盧薩社22日消息,葡萄牙上周研發出一種針對登革熱的疫苗,接種該疫苗后的12個月內預防該疾病有效率高達80%,接種該疫苗后的四年半內住院風險將大大降低。登革熱是一種蚊媒傳染病,主要在熱......
今年以來,阿根廷正在經歷創紀錄的登革熱疫情。該國首都和14個省份共發現登革熱確診病例達6萬多人,其中包括超過40例死亡病例。多國爆發登革熱疫情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阿根廷衛生部近日發布公告稱......
蚊帳是目前防止登革熱傳播的主要方法之一。圖片來源:ErikDeCastro/Reuters一種名為Qdenga可預防登革熱感染的疫苗將于明年在印度尼西亞推出。但該疫苗引起了一些研究人員的爭論,他們擔心......
據越南衛生部28日公布的數字,該國今年登革熱累計確診病例截至27日已突破12.5萬例,死亡病例40例,與去年同期相比確診病例增加了184.3%,死亡病例增加了30例。越南衛生部官員表示,當前越南登革熱......
黃病毒是一種可通過蚊子等昆蟲迅速傳播的世界流行性病毒,而登革病毒(DENV,包括1-4四種血清亞型)及寨卡病毒(ZIKV)為主要病原,目前尚無有效疫苗,病人感染后可能觸發名為“登革出血熱”等可致死性癥......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9600萬有癥狀感染者,表現為嚴重發燒、皮疹、肌肉和關節疼痛。登革病毒可分為4個血清型,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都會增加內出血和死亡的風......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9600萬有癥狀感染者,表現為嚴重發燒、皮疹、肌肉和關節疼痛。登革病毒可分為4個血清型,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都會增加內出血和死亡的風......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9600萬有癥狀感染者,表現為嚴重發燒、皮疹、肌肉和關節疼痛。登革病毒可分為4個血清型,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都會增加內出血和死亡的風......
持續的COVID-19大流行已導致人類流動性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有可能改變其他傳染病的傳播動態。現在,在《PLOSNeglectedTropicalDiseases》雜志上報道的研究人員發現,社交距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