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成為困擾政府和業內的大問題,造假的既有污染源排放企業,也有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專家建議,避免數據造假應從根源入手。 資料圖片
編者按
我國推行監測市場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監測市場發育并不完善,政策法規并沒有跟上,市場秩序存在混亂,同時,數據造假現象依然嚴重。
對此,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明確要求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真實,加大環境監測數據監督檢查力度,集中整治篡改和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和違法行為。
那么,監測數據造假的根源在哪里,行政和市場手段應該怎么配合打擊造假行為?本期9版、10版聯動,通過對政府、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多方面的采訪,探討避免數據造假的有效措施。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巡視員劉舒生認為,堵住數據造假制度漏洞,要完善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體系,出臺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建立監測數據的網上巡查制度
先河環保常務副總裁陳榮強建議,可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比對機構,對檢測機構出具的數據進行比對和審查。同時,建立用戶評價機制。通過用戶評價,將檢測機構的信譽和經濟效益聯系起來
近年來,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成為困擾政府和業內的大問題,其中既有來自污染源企業的造假,也有地方政府出于環境改善壓力和政績考核的數據造假。如何對地方政府、污染源排放企業、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有效監管,讓主動造假變成主動保真?
業內人士表示,必須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對數據采集后進行長效評估,最大限度防止數據造假。
避免數據造假應從根源入手
業內人士建議,必須明確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定位;排污企業和第三方檢測機構應相互獨立且不受干擾
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加強,環保部門近期查處了不少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進行數據造假的既有污染源排放企業,也有地方政府相關部門。
對此,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榮強表示,無論是污染源排放企業的監測數據失真,還是用于環境影響評價的數據失真,都與我國當前所處階段密不可分。
“一些地方環境改善目標比較艱巨,進行的實際工作和實現減排目標還有差距。面對環境質量排名,在數據上做手腳成為其完成目標的方法之一。”他說。
目前,不少排放企業在按照政府要求采購第三方檢測服務時,一方面是自動監測系統對技術、資金、維護要求較高,有為減少成本而造假的動機。另一方面是不少企業不治理、少治理,為達標或規避監管、逃避責任而造假。
有專業人士認為,這一制度本身就存在爭議,將此形容為企業“為自己買手銬”。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解決數據失真問題,必須明確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定位問題。“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首先是強化現場環境監管的手段和工具,應當由環保部門運行管理”。
業內也有觀點認為,除環保部門加強監管外,對于污染源企業購買第三方檢測服務的,應該在經濟上避免污染源企業和檢測機構存在直接的經濟聯系。陳榮強建議,排污企業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關系應該相互獨立且不受任何干擾。排污企業每年把一筆資金提前放到銀行賬戶上,統一接受獨立監管。
“如果監測數據經過環保部門驗證合格,資金可直接劃給第三方檢測機構。這就避免排污企業和檢測機構發生利益關系,影響監測數據真實性。”他說。
硬手段有哪些?
完善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引入“黑名單”制度,建立長效評估機制
監測數據造假雖然主體不同,也出于多種原因,但是業界認為管住造假的手段無外乎管理、技術和市場手段。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巡視員劉舒生認為,應該上收國家監測事權,強化國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能力,將空氣、水、土壤的國家監測事權上收到中央本級,委托具有良好信譽的環境監測機構或第三方機構運行管理,從根本上避免監測數據受到考核評比等行政干擾。同時,還應統一規劃監測網絡和監測站點設置,統一監測技術標準規范。
對于如何堵住監測數據造假制度漏洞,劉舒生建議從3方面入手:完善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體系,出臺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建立監測數據的網上巡查制度。
對此,先河環保副總裁范朝表示,目前應建立“黑名單”制度,將進行數據造假的檢測機構列入“黑名單”還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同時,他認為還可以借鑒一些其他國家和地區經驗,比如,美國的環境監測部門負責制定監測規劃和標準,其中標準包括監測方法等,以保證監測數據有可比性。“標準統一了,相關環境監測部門可以從事務性工作脫離出來,只負責監管。”
同時,建立數據追溯和評估的長效機制也很重要。“比如,一個城市去年PM2.5監測平均值是160微克/立方米,今年忽然變成60微克/立方米,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并沒有太大變化,那么就可以從因果關系上反推地方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才能達到這一環境質量改善效果,同時要求地方政府作出相應解釋。可以由環境保護部組織進行評估。”范朝說。
如何選擇信得過的檢測機構?
行業協會帶頭,引入第三方獨立比對,建立用戶評價機制
記者了解到,社會化監測數據保證真實、準確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采用的社會化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專業化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等。同時,專業化企業完善質量保證體系也很必要,比如企業的設備儀器有沒有溯源機制,企業是否有技術中心等。
如何選擇信得過的檢測機構?在對環境檢測機構進行評估方面,浙江省率先嘗試。2014年5月,浙江省環境監測協會出臺了《浙江省社會環境檢測機構能力評估辦法(試行)》。目前,已經有9家試點企業完成了能力評估。
陳榮強建議,也可以借鑒目前山東省的經驗,除由省級和地市級環保部門對檢測機構進行非常規性檢查外,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比對機構,對檢測機構出具的數據進行比對和審查。
同時,還應建立用戶評價機制。通過用戶評價將檢測機構的信譽和經濟效益聯系起來,在招投標中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督促企業向提供優質服務發展。
此外,環境監測產業還應建立設備原理的比對機制,不斷推進產品標準化。“一些環境監測儀器在原理上存在爭議,導致監測數據存在差異。為了公平和數據可比性,需要對數據進行修正。比如有的儀器測出的數據偏低,可以乘以一個倍數,來保證數據真實、有可比性。”陳榮強說。
低價中標得不償失
評標體制需要改革 企業聯盟共同抵制
記者了解到,面對政府或企業購買環境監測服務,一些大型且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雄厚的企業并沒有造假的動機。先河環保常務副總裁陳榮強坦言,如果上市公司進行數據造假,會面臨摘牌風險,同時也難以獲得提供監測服務的收入。“一句話,得不償失”。
但是,部分企業的自覺并不能避免行業亂象。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少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了爭奪市場,不得不根據甲方要求對設備進行“調試”,使監測數據“接近”達標。
此外,在一些地方政府和污染源排放企業進行招投標時,價低者得、“劣幣驅逐良幣”的事例屢見不鮮。
陳榮強表示,低價中標在業內越來越普遍。“評標的價格分往往占到40%~50%,非常不合理。我認為價格分不能占到35%以上,評標不能由價格來主導。評判中標單位時,應更多關注企業綜合實力、業績、以往用戶評價等。此外,在所有評標專家中應該選擇有經驗和專業性的專家,并且保證專家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擾。”
陳榮強認為,環境監測產業需要發展壯大,需要一批有規模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比如,面對招投標低價競爭,幾家有實力的企業可以形成聯盟不做這種招投標,雖然放棄一部分市場,但是剩下的規模和綜合實力較低的企業難以形成主流。”
近日,江西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能力建設(一期)項目”實驗室儀器設備更新采購項目公布,共分3個采購項目公開招標,總采購預算1755萬元。項目概況江西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能力建設(一期)項目”實驗......
7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科研團隊與中科捷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長沙舉行游離氨基酸檢測技術專利獨占實施許可簽約儀式。雙方將全力推......
近日,針對華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地遭遇暴雨洪澇災害,一些地方遭遇斷路斷網斷電極端情況,應急管理部持續加強大數據監測預警,統籌開展應急通信裝備預置備勤,深化演練拉動,強化科技賦能,著力提升汛期應急指揮通......
7月3日,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科技信息大數據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會上,知識產權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八月瓜”宣布,其旗下“創新大腦”已收錄全球178個國家超過1.91億條專利......
為進一步加強肉類產品監管,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督促肉類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保證肉類產品提質增效,深入推動肉類產品行業高質量發展,近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開展全省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各部直屬單位:為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監測培訓質量和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培訓教師的授課水平,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發展中心、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
7月4日,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據要素高層論壇上,國家數據局數據資源司副司長張慧星表示,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文件,針對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不同屬性特點分類施策,部分政......
6月28日,第十次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舉行。會議以“金磚十國新格局下擴大務實合作的前景”為主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致開幕辭并作主題發言。會議由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部長......
甲烷作為一種具有快速升溫效應的溫室氣體,對其排放進行控制是低成本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控制甲烷排放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全球升溫速度,還會帶來減少對流層臭氧濃度、改善空氣質量、預防煤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