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身陷配方門事件余波未了。
5月11日,衛生部指出王老吉在飲料中添加夏枯草涉嫌違規,但時隔四天,衛生部又指出王老吉添加夏枯草“沒問題”。這看似一場鬧劇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經過了3天的媒體炒作之后,似乎歸于平靜。但來自于民間關于王老吉是是非非的爭議,一直沒有平息……
起訴者:衛生部為何態度急轉
5月26日晚,王老吉“配方門”風波的發端者、杭州人葉征潮有點失落。他剛剛得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人民法院對于他起訴王老吉一案“暫緩立案”。
由于被中醫師告知所患胃潰瘍與喝王老吉有一定的關系,葉征潮在5月14日一紙訴狀將王老吉告上法庭,起訴的賠償請求為1元錢,要求王老吉在產品包裝上標注五種不適應人群,即孕產婦、經期女性、兒童、老人、體虛胃寒者。
不過,事件進展的一波三折,頗令葉征潮意外和唏噓。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王老吉讓我很失望,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實在不是一個負責任大企業的做派。王老吉宣稱是健康飲料,卻沒做到健康。所有的中醫專家都質疑,王老吉對五種人群是不適宜的。而王老吉未盡提醒慎飲義務。”
葉征潮表示,至今王老吉的生產方加多寶集團并沒有與他這個受傷的“上帝”有任何形式的接觸,“王老吉之所以如此底氣十足,關鍵是有了衛生部的‘免死金牌’,以及有些管理部門的曖昧監管”。
衛生部的的“免死牌”也引起了職業打假人劉殿林的懷疑。“僅僅是幾天的時間,衛生部的態度有了急劇轉變,并且加多寶在第三天就能拿出能解決問題的‘免死牌’,速度如此之快,針對性如此之強,起效如此之快,實在令人懷疑。”
據劉殿林回憶,這并不是他和王老吉的第一次交鋒,2005年,劉殿林也曾狀告王老吉在飲料中違法添加夏枯草,“雖然那次也失敗了,但王老吉很快就利用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的牌子,這以后,王老吉便屢次用這個牌子當擋箭牌。”
而此次的添加門事件,紅罐王老吉又有驚無險地順利廢過,并且在第三天就搬出了衛生部曾經備案的證明,更令劉殿林的疑惑加深。“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向來都是以公布了的為準,衛生部既然2005年已經收到了夏枯草的備案,為什么沒有明確地公布出來,而且在87種食藥同源的名單里也沒有有得到體現,直到王老吉說衛生部已經進行了備案,衛生部才說王老吉沒有問題,實在是可疑得很。”劉殿林指出。
就這一情況,記者5月22日致電國家衛生部,衛生部表示此事需在衛生部通過調查和審批方能答復,并表示希望時代周報通過傳真的方式進行采訪,但回復的時間需要4個工作日。該傳真已于5月25日發往國家衛生部,截止記者發稿時止,并未得到衛生部的答復。
隨后,記者與廣東省衛生局副局長廖新波取得聯系,廖新波對此也表示無奈:“關于藥品配方的問題,主責部門是食品藥品監督局,但國家衛生部處理的這次夏枯草事件,確實很難說得清。但就我個人來看,食藥同源是我國特有的東西,像廣州的酒樓里喝的湯,很多都是有藥材成分的,這個事你說衛生局怎么管?!”廖新波解釋道,王老吉本身是一種飲料,但隨著國家相關制度的建立,王老吉已經沒有以前那么濃厚的涼茶味道了。
此外,記者也曾聯系加多寶集團品牌管理副總監王月貴,但連續兩天,其手機一直沒人接聽。為此,記者又聯系了負責加多寶集團品牌銷售的宣亞國際傳播集團的廣州公司總經理王藝樺,王藝樺表示,此次加多寶集團的添加門事件由另一家危機公關公司獨家處理,因此宣亞國際并不知情,但王藝樺同時表示,加多寶集團并沒有面對新聞媒體的機構,包括宣亞與其的溝通,也是通過加多寶集團的傳訊部進行交流。但此次事件,王藝樺個人也猜測,“衛生部這一次可能是被利用了。”
資深公共關系顧問、危機管理專家林景新也表示:“這么大的企業,光在稅收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了,所有的飲料企業都在盯著他,何況政府”提出后者,林景新的判斷是衛生部在此次事件的態度大逆轉。
因此王老吉能順利渡過這一關,林景新承認自己有點訝異。“一來衛生部的態度急劇轉變值得玩味,另一方面,省食品行業協會對其的支持力度也大得驚人,協會對王老吉的過渡保護,也讓人開始反感與質疑。”
王老吉的過失:違規宣傳功效
據衛生部1987年10月聯合發布的《禁止食品加藥衛生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在食品衛生法生效以前,傳統上把藥物作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傳療效并有30 年以上連續生產歷史的定型包裝食品品種,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向衛生部備案,可以銷售,銷售地區不限。但目前就紅罐王老吉所做的宣傳來看,已經構成了宣傳療效的成分。
“目前,王老吉是食字號的飲料,但在廣告上打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這一詞,從法律的角度來講,飲料是不能宣傳療效的,所以在這個方面來講。王老吉的做法已經違規了。”知名律師周澤說。
不過除了處理和外界的關系,林景新也指出,企業在夏枯草和對王老吉的宣傳上,加多寶確實存在過失。“主要是對夏枯草的說明和廣告宣傳上。”林景新說。
“王老吉應該在包裝上注明‘體寒者慎用’,但企業一旦在這上面加上了注腳,又會導致企業產品的銷售下降,所以王老吉在這個事件上的處理確實不到位。”而至于王老吉是否應該在一開始就應該申請保健字號的飲品,林景新表示“更不可取,這樣會直接影響銷量,沒事誰喝保健品啊。”此外,林景新也補充道,王老吉作為食字號的飲料,就不應該在廣告中用有藥物功能的廣告詞。“這讓很多人都認為王老吉誰都可以喝。”
資深評論員王壽臣對此也表示,提出了“怕上火”就意味著承認王老吉的藥用效果,但作為食品飲料,這顯然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因為飲料是禁止宣傳療效的。
王壽臣指出,涼茶有了“去火”的功能,就說明王老吉是有藥物作用的涼性飲料。不過在飲料商明確地指出適宜人群,對于脾胃虛寒的消費者來說,就會對臟器有所傷害。“這就是那個消費者患上胃潰瘍的原因之一。”在這一點上,王壽臣堅持認為王老吉用廣告誤導了消費者。
為加多寶王老吉品牌定位戰略的成美營銷顧問公司也承認,在制定戰略之初,王老吉面臨的現實難題是:紅罐王老吉當“涼茶”賣,還是當“飲料”賣。在最初為王老吉制定定位戰略時,成美營銷顧問公司曾在廣東和浙南進行調研,發現這些地區的消費者對于“上火”這一擔憂尤為明顯,因此便根據消費者這一認知,將王老吉定位為與上火有關的涼茶。成美營銷顧問公司也明確表示:這些觀念可能并沒有科學依據,但這就是浙南消費者頭腦中的觀念,這是研究需要關注的“唯一的事實 ”。
有關這一問題,在1997年2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二條為諸如王老吉類的涼茶保健食品做了定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適宜于特定人群,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就一點來看,王老吉作為保健食品,但卻沒有標明適宜于特定人群。
該《規定》第七條又指出:食品廣告不得出現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食品的治療作用。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顯然也有悖這一規定。
而即將出臺《保健食品廣告審查辦法》和《保健食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兩部新法規(以下簡稱“新法規”),也將不利于王老吉這廣告口號。參與這一“新法規” 制訂的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表示,“‘預防某種疾病’等語言,將來肯定不能用于保健食品的宣傳。”保健品已經有了如此規范的規定,作為飲料的王老吉,假如不變更廣告口號,顯然將“越級”觸犯“新法規”。
配方門質疑:多種藥材均違規
即將于6月1日實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公布。目前只有2002年《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名單。時代周報記者在其中查找,并無夏枯草的名字,王老吉的其他幾種藥材成分如仙草、雞蛋花、布渣葉等也未列其中。
而就王老吉所做的廣告而言,要起到“不上火”的作用,其飲料里就會含有維生素B2、維生素C和具有抗菌消炎等藥性。這些功能,夏枯草無法做到。因此在王老吉的包裝上,除夏枯草外,其配方欄里還還含有衛生部同樣不允許在飲料里使用的仙草、布渣葉和蛋花。
對于仙草和蛋花,同仁堂廣州中醫館的副主任醫生楊玉柯略有驚訝:“我怎么沒聽說過中藥里面有這兩個品種,從來沒聽過。”擅長治療外感發熱、咳嗽以及呼吸道疾病的楊玉柯分析,這兩味藥應該屬于地方性用藥,但就常規來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藥也是,特定的地方性藥材,一般只適宜當地居民使用,而不應該全國推廣,并不是所有人的體質屬性都一樣。”而在長期與患者接觸過程中,楊玉柯也從不建議患者用涼茶來預防或者治療各種疾病。“真上火了,當然是要根據情況,開不同的中藥,自己煎來喝啊,飲料管啥用啊。”
當楊玉柯知道由夏枯草、蛋花(根據藥典,應為雞蛋花)、菊花、金銀花為主要原料而配成的王老吉后,楊玉柯說:“都是寒涼的藥,身子底本身偏寒的,或者喝得太多的,就涼大發了!”為此,他解釋道,因為北方水土和南方不一樣,北方不需要降火,所以王老吉在北邊賣得并不理想,但南方人興這個,如果一個北方人到南方來,常喝這涼茶,就容易涼大發了。“在癥狀上看,就是拉稀,說得專業點,就是泄。”楊玉柯說。
對于“蛋花”,記者從一位為王老吉提供原料的商人處獲悉,他們長期為王老吉提供的原料之一是“雞蛋花”。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少斌也對此確認:“包裝上所標示的‘蛋花’就是‘雞蛋花’,這是地方性的俗名”。
但在2008版的《當代藥用植物典》(以下簡稱《植物典》)以及1996年版的《全國中草藥名鑒》中,均沒有收錄“蛋花”這一條目。而百度網站上所搜索到的“蛋花”卻是一道家常菜的名字。
而就《植物典》里收錄的“雞蛋花”一條顯示,雞蛋花主要生長于我國的廣東、廣西、云南、福建以及臺灣。盡管中醫理論認為雞蛋花有清熱、解暑、利濕以及止咳的功效,但藥理研究表明,雞蛋花的作用為抗菌、抗炎、抗腫瘤以及抗突變等。其主要成分為環烯醚萜類。
《植物典》內并也沒有收錄“仙草”這一條目。但《全國中草藥名鑒》中關于仙草這一名錄,卻有四項同名草藥。而王老吉所用的“仙草”成分,是這一名錄中指出的 “涼粉草”。(其他三種為:菊科的太老金、玄參科的爬巖紅、禾本科的黃背草)。《本草求原》指出涼粉草澀甘,寒,廣州部隊所用的《常用中草藥手冊》中也指出,涼粉草甘淡,涼。除了可以醫治中暑,消渴,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外,仙草的廣泛用途為制作涼粉。
盡管布渣葉作為常用的中草藥,但由于《廣東省中藥材標準》和《中華本草》對其的性味描述相差較大(前者載 :“性味甘、淡 ,微寒” , 后者載 :“味酸、淡 ,性平”),因此現代中醫對布渣葉的臨床應用較為少見。因此,業界對其的態度是:值得進一步探討。
以上三種配方藥 ,目前也均未收錄至我國許可使用的87種藥食同源的藥品名錄。但卻都是王老吉飲料的主要配方藥。
王老吉事件進程
5月11日,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常務副所長嚴衛星就大公報記者提問王老吉涼茶是否違法添加中藥材事宜時稱,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確實不在衛生部公布的合法名單中。。
5月12日下午,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就“王老吉涼茶飲料中有關添加物問題”召開記者招待會做出回應。會長張俊修表示,根本不存在添加物違規問題。
5月13日下午,加多寶集團網站公布了關于“添加夏枯草”一事及相關的《聲明書》,稱王老吉涼茶飲料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生產與經營。
5月14日,衛生部在其網站上發布《關于王老吉涼茶有關情況的說明》稱,王老吉涼茶是依據《食品衛生法》和《禁止食品加藥衛生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依法備案和銷售的產品。
更多閱讀
自新國標發布實施后,嬰幼兒配方乳粉(以下稱嬰配乳粉)產品配方按新國標注冊攻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共計1127個配方通過注冊。嬰幼兒配方食品新國標(以下稱新國標)于2021年2月22日公布,依據食品......
特殊食品包含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其中特醫食品到底“特殊”在哪?離我們普通消費者遠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它。一、什么是特醫食品特醫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
11月30日,據國家藥監局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要求,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藥品網絡銷售禁止清單(第一版)》,現予發布......
8月19日,記者從大連市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首次在大連市組織開展了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本次監測顯示,問題檢出率為0,表明大連市市場上在售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總體情況良好。據了解,本次監測以大連......
日前,國家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GB2716-2018),并將于12月21日正式實施。調和油新國標最突出的條款就是,要求“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簽標識應注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業內專家指出......
1月31日從工信部獲悉,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輕工業兩化融合產業聯盟聯合舉辦,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食品工業創新發展大會暨食品行......
1月12日,中國奶業協會編發了關于奶業的實時數據報告,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第37批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配方注冊目錄信息顯示,批準4家企業共14個嬰幼兒奶粉產品配方注冊。至此,國家食品藥品監......
近日,一則喝王老吉能延長壽命的新聞,長期盤踞在各大網站的頁面。圖片來源于網絡一種功能飲料能夠延長壽命本就賺足了眼球,更令人關注的是,當事人更是拉來國家863計劃為自己的言論提供佐證,稱這一結果源自86......
近日,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公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結果:國家863計劃研究結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對此,863計劃“功能性食品安全性評價與功能因子關鍵檢測技術”課題組組長、四川大學張立實教......
近日,國外一位名為Edge的網友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肯德基的推特賬號只關注了11人,其中五位是來自辣妹組合(SpiceGirls)的成員,另外六位是名字里帶Herb的男性。Spice在英文中意為“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