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建生及其合作者,首次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對玉米籽粒油分的遺傳基礎進行了深入解析。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遺傳學》雜志。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油分是玉米籽粒最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其能量密度和價值顯著高于淀粉。普通玉米中油分含量一般為4%,經過人工不斷選育后的高油玉米材料油分含量可達到20%。但目前在全基因水平上,高油玉米形成的遺傳基礎尚不明確。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與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深圳華大基因、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利用包括高油玉米在內的368份玉米自交系為材料,通過RNA 測序獲得了100多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并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方法,對籽粒油分相關性狀進行了分析,共發現74個基因與籽粒總油分及組分顯著關聯,其中三分之一是編碼油脂代謝的關鍵酶基因,包括26個與玉米籽粒總含油量顯著相關的基因,這些基因可解釋總油分83%的表型變異。
研究發現,人工長期選擇的高油玉米僅在有限基因組位點發生改變,有利等位基因的累加可能是高油玉米油分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關專家表示,該研究為剖析玉米籽粒油分形成的遺傳結構提供了理論基礎,對進一步改良玉米油分的含量和質量有重要指導意義。不過,揭示關鍵基因的作用機制還有待于更細致的研究,同時將這些研究成果最終應用于高油玉米的培育,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研究組和何順民研究組在《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雜志發表論文。兩位科學家牽頭的“女媧”中國人群基因組計劃旨在構建中國人群的全基因組數據資源,支撐中國人群的疾病......
中外團隊歷時10年,在東南亞人群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北京時間14日晚,“東南亞人群基因組計劃”首期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上,東南亞人群的遺傳演化之謎被揭開。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
東南亞是全球最重要的人類演化區域之一。該地區人群擁有極高的遺傳多樣性,但基因組學研究長期缺失,制約了人類環境適應性進化與疾病遺傳機制的深度解析,因而被稱為全球人類基因組研究“最后一塊拼圖”。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鄭果所)特色漿果與干果種質改良課題組在國際期刊《植物生物技術雜志》(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上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組裝了首個石榴......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韓振海團隊基于30份蘋果屬植物高質量基因組,系統解析了蘋果屬數千萬年的演化歷程,并構建了首個蘋果屬圖形泛基因組,發布了蘋果屬遺傳多樣性全景圖。日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遺傳學》。......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發布一批政府采購意向,包括現代化理學拔尖人才培養設備更新項目、農業農村部智慧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公共實驗室設備購置項目等,預算達9186.5萬元。這些采購意向中包括液質聯用儀......
假根羽藻(Bryopsiscorticulans)是在北溫帶海洋潮間帶廣泛分布的大型綠藻。假根羽藻生存需適應不斷變化的潮汐、溫度和紫外線輻射等環境因素。漲潮時,假根羽藻的光合蛋白可在藍綠光和綠光為主的......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獼猴桃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組裝構建了首個全紅型四倍體軟棗獼猴桃參考基因組近完成圖,利用該圖鑒定了新的色澤調控模塊,為獼猴桃色澤改良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園藝......
在傳統醫學的寶庫中,天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其加工后的塊根——天門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中國,有著悠久的藥用歷史。它不僅能治療多種疾病,如胃痛、便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種質庫團隊在大型海藻基因組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功構建了海帶的高質量染色體水平參考基因組。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這是該團隊在海洋經濟藻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