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口腔臨床診療工作中,存在邊緣不密合、明顯懸突或侵犯生物學寬度等問題的不良修復體,勢必影響患牙牙周或牙體健康,將其拆除重新治療勢在必行。拆除后患牙成為殘根殘冠,如不及時處理則會降低患者的咀嚼效率,改變患者的咬合習慣,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患者的面容或發音。保留還是拔除這些殘根殘冠一直以來是口腔醫生臨床處置的難題。毫無疑問,對于可修復并能保證持續牙周健康的殘根殘冠,應盡量保留。本文完整呈現了1例接受多個學科參與治療設計、按計劃實施的殘根保留再修復治療病例,通過定期牙周維護,獲得了長期良好的療效,為殘根殘冠的臨床保留提供了思路和辦法。
1.病例資料
1.1一般情況
患者女,40歲。以“要求口腔檢查和治療”為主訴,于2003-12-19在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牙周科就診。患者已在數周前于修復科接受檢查要求拆除右上修復體并建議牙周檢查和治療;之前從未接受過牙周系統治療,每天刷牙2次,每次1~2min,橫刷,使用牙線;患者全身健康,否認過敏史、長期服藥史,不吸煙。
1.2臨床檢查
65烤瓷冠修復,鄰面欠密合可探及明顯懸突,牙齦紅腫,質地較軟,探診深度(PD)3~6mm,牙齦出血指數(BI)4,叩診(±),不松動。
根尖片示:65全冠修復,懸突明顯,根管內未見根充影像,根尖周小面積低密度影,骨內根長尚可;5牙頸部低密度影,牙槽骨角形吸收近根長的1/3;6牙槽骨吸收為根長的1/3。全口口腔衛生一般,菌斑指數1~2,色素少量,軟垢中量,牙石(++~+++),牙齦色稍紅,齦乳頭水腫,質地松軟。主訴牙以外牙PD3~7mm,BI3~4,明顯附著喪失,牙齦退縮1~5mm,后牙根分叉病變Ⅰ~Ⅱ度,12122松動Ⅰ度;64542435566楔狀缺損。上下前牙明顯散在間隙,且上前牙略前突,輕度開唇露齒。詳見牙周檢查表(圖1)。全口根尖片顯示:4牙槽骨近中角形吸收占根長的2/3;445牙槽骨混合型吸收占根長的1/2;2112及2近中牙槽骨吸收占根長的2/3;11牙槽骨吸收占根長的1/2~2/3;余牙牙槽骨吸收占根長的1/3(圖2)。
圖1 全口潔治后牙周系統檢查表
圖2 初診全口根尖片
1.3診斷
65不良修復體伴慢性根尖周炎;慢性牙周炎;64542435566楔狀缺損。
2.圍繞65的病情分析及相應治療計劃
經牙周、修復和牙體牙髓專科醫生會診,針對65骨內根長度尚可,擬在保留患牙原則下,制定控制炎癥、恢復功能和定期維護的治療計劃。(1)修復科摘除不良修復體,去除影響牙周健康的不良刺激物,暴露牙齒預備體。(2)牙周基礎治療:采用規范化的牙周基礎治療控制全口牙周炎癥,利于后續牙周和牙體治療。(3)牙體和牙周聯合治療:針對65合并慢性根尖周炎,且5牙頸部有明顯繼發齲,擬先行根管治療消除牙髓及根尖周感染,再行牙冠延長術重塑生物學寬度暴露牙體斷端。(4)應用樁核冠修復患牙,恢復咀嚼功能。(5)通過專業的定期復查和維護治療,指導患者恰當運用患牙行使功能,保證再修復牙和全口牙的長期牙周健康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