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4-06-04 16:30 原文鏈接: 潘建偉:“量子夢”托起中國夢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中國夢,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為之努力,我選擇的方式是研究量子物理。”潘建偉說。

      對這位44歲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來說,“量子夢”始于二十多年前。1992年,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本科生潘建偉在畢業論文中,不乏莽撞地向量子力學理論提出質疑。

      從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微觀世界的理論“充滿悖論”。“比方說日常生活中有只貓,它要么處于活的狀態,要么處于死的狀態。但在微觀量子世界里,這只貓會同時處于生和死兩個狀態的疊加。”潘建偉說,自己試圖在論文中找個例證,來否認這個理論。

      當時,中國的量子物理研究,無論理論還是實驗都遠遠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為了搞明白量子力學,1996年,潘建偉來到量子力學的誕生地奧地利,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在國際量子物理學大師塞林格教授帶領下的科研小組里,潘建偉逐漸嶄露頭角,1997年以他為第二作者的論文“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當選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

      但成為國際一流學者并不是潘建偉夢想的全部。1999年,潘建偉獲得博士學位后產生了回國的想法,他的導師感到不解,把他叫到辦公室問:“潘,你的夢想是什么?”“我的夢想是在中國建一個和這里一樣的實驗室。”

      彼時,基于量子力學而衍生出的量子信息,已被認為可能將是全球下一代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性研究,成為國際科學界的前沿熱點。

      2001年,潘建偉回到祖國,在中科大與同學楊濤一起組建量子信息實驗室。在基礎薄弱的情況下,他在組織科研隊伍、開展實驗室建設的同時,與國際上的先進研究小組保持密切聯系,繼續在維也納大學從事多光子糾纏方面的合作研究。

      量子信息研究集多學科于一體,要想取得突破,必須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多年來,潘建偉一直有針對性地選送學生出國留學,把他們送到量子信息研究的優秀國際小組加以鍛煉。

      近年來,這些年輕人悉數回國,使中科大團隊得到了空前的壯大:做冷原子物理的陳帥、苑震生、陳宇翱,做量子點的陸朝陽,做單光子探測器的張強和張軍,做光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陳凱,做理論的趙博和鄧友金……他們的歸來,使量子信息實驗室形成了一支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年輕研究隊伍,具備了引領學科發展、建設國際水平研究中心的基礎條件。

      經過10年來在人才、設備、軟件等方面的探索與積累,“潘建偉團隊”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前沿科研進展:他們的成果1次入選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進展”、1次入選英國《自然》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亮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5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7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你只有自己慢慢做到了最前沿,最尖端的人才才會過來。”在潘建偉等學者的多年努力下,中科大已成為國際量子物理研究領域的三大中心之一,并吸引了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學者加盟。

      在一系列重大成果的推動下,多項前沿應用進入早期產業化階段。2007年和2009年,潘建偉團隊先后在國際上首次將光纖量子通信的安全距離由10公里量級突破至超過100公里和超過200公里,使得量子通信技術在城市范圍內的實用化成為可能,并實現了國際上首個多節點的全通型光量子電話網絡。

      2012年,在科研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潘建偉團隊完成了包括幾十個節點的合肥城區量子通信網絡示范工程,規模遠遠超過國際上已有的量子通信網絡。目前,潘建偉任項目首席科學家的千公里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工程“京滬干線”正在建設,將于2016年前后建成連接京滬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

      “我現在真正理解了你要回國的原因,你不僅愛量子科學,更愛你的國家。”多年以后,潘建偉在維也納大學的導師,看到弟子不懈的努力與追求,終于理解了他的想法。

      在潘建偉看來,選擇回國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認為一個人對親人、朋友的愛,對自己所在團體、所在國家的認可,是一種自然、樸素的情感。”讓他深感幸福的是,量子研究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同時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相關文章

    中國量子計算處于第一梯隊,但仍有隱憂

    于第一梯隊,但仍有隱憂 7月20日,2024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峰會暨量子計算開發者大會在廣州黃埔舉行。年逾8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應邀參會,并為年輕的后備人才頒獎——第三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

    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一重大研究計劃2024項目指南

    關于發布高精度量子操控與探測重大研究計劃2024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24〕139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高精度量子操控與探測重大研究計劃2024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

    我國超導量子計算極低溫測量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5日,記者從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悉,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自主研發了高性能抗干擾氧化釕溫度計,產品起測溫度接近6毫開爾文(mK),刷新了國內紀錄,標志著我國超導......

    納米尺度上傳播的自旋波生成

     有望促進無耗散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和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研究人員生成了一種可在納米尺度上傳播的自旋波,并發現了一種調節和放大它們的新途徑。這一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有望促......

    納米尺度上傳播的自旋波生成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和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研究人員生成了一種可在納米尺度上傳播的自旋波,并發現了一種調節和放大它們的新途徑。這一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有望促進無耗散量子信息技術發展。傳統設備用電流工......

    國內首個“四算”融合試驗場在閩發布

    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大會同期舉辦以“新質領航量見未來”為主題的2024量子信息論壇。在該論壇上,中國電信展示了其在量子領域的技術進展、產品成果、平臺能力和應用場景案例......

    12點直播|奇妙量子世界

    直播時間:2024年5月19日(周日)12:00-18:00直播平臺:https://rmtzx.sciencenet.cn/app/kexuewang/liveShare/#/cathay?broa......

    硅芯片上可集成最小量子光探測器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擴展量子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將世界上最小的量子光探測器集成到硅芯片上。相關研究發表在17日出版的《科學進步》雜志上。規模化制造高性能電子和光子學硬件是實現下一代先進......

    構造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研制獲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在構造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研制方面取得進展,“復雜板塊匯聚背景下盆地差異構造變形模擬裝置及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據了解,在盆地構造物理模擬實驗研究領域......

    第七屆江蘇物理春季學術會議舉辦

    5月10日至12日,第七屆江蘇物理春季學術會議在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召開。會議由江蘇省物理學會主辦,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近500名物理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和企業代表圍繞物理學熱點領域話題開展學......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