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0-05-17 09:22 原文鏈接: 海洋治污如何海陸并進?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日前發布的《2009年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09年,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較2008年略有好轉,不過仍有85.9%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污,形勢依然較為嚴峻。對于這個數字,山東省環保廳表示了異議。

      異議的背后,正反映了海洋環境保護多部門職能交叉的困境。

      海洋環境數據引起異議

      對“85.9%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污”的數據,山東省環保廳流域處處長袁成金表示,根據現行法規,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由環保部門、海洋部門、交通運輸部門、海事部門多個部門共同協作管理,污染數據應該由環保部門牽頭協調后統一發布。海洋漁業部門這個數據是怎么得來的,他并不清楚。

      袁成金說,他也不清楚監測使用的標準是什么。如果按地表水功能的高標準,一些排污口確實可能達不到標準;如果按污染源排放標準來衡量,這個數據很難說科學、準確。

      袁成金介紹,7年來,山東分三個階段實施逐步加嚴的流域排放標準,今年1月1日起,又在全省四大流域執行統一的流域排污標準,這個標準,嚴于國家標準四倍多。

      職能交叉影響治污效果

      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海洋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由環保、海洋、海事、漁政等多個部門,根據分工對不同類型的污染源實施監督治理。漁業部門監管排污口外的海域,潮間帶以上以及陸地上的環保由當地環保局管理。

      據了解,盡管法律明確規定了沿海各部門的職權范圍,但各部門職能交叉、機構重復設置的問題依然存在。由于環保部門和海洋漁業部門各管一段,又存在職能交叉,導致全國沿海治污普遍存在“陸上環保不下海,海上環保不上陸”的問題,超標排污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有關專家指出,職能分散導致一些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很難協調。以油污染為例,根據職能分工,油田開發造成的原油污染由海洋局負責;過往船只及沉船造成的污染由海事部門負責;陸源造成的污染由環保部門負責。部門間溝通協調不夠,給污染源排查和事件處置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雖然相關部門都制定了各自的應急預案,但這些預案均按部門管轄范圍劃分,沒能形成統一管理的應急響應體系。一旦發生大范圍、多源頭的突發污染,在應急反應中多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能力不足,指揮調度力度不夠,就會影響應急工作的快速反應。”這位專家表示。

      破解難題更需長效機制

      有關人士建議,應盡快建立完善海洋環境保護溝通合作工作機制,改變“陸上環保不下海,海上環保不上陸”的脫節局面。

      今年3月,環保部和國家海洋局簽署《關于建立完善海洋環境保護溝通合作工作機制的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海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銜接、共同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等9個方面加強溝通與合作,這標志著我國海陸統籌保護海洋環境的新局面將進一步形成。

      業內人士認為,協議的簽署,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兩部門要開展實質性的合作,還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開展海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類海洋環境違法行為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關專家認為,海洋治污,有待建立更加完善的長效機制。特別是對于突發事件,僅依靠國家和省級部門來協調安排,往往錯過事件的最佳處置時機。而由于突發污染事件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僅依靠地方難以做到有效的預防和處置。

    相關文章

    污染源專項調研監測支持服務公開征集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開展污染源專項調研監測支持服務公開征集工作,現向社會誠邀業界口碑良好并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參與征集。本項目資金來源:財政資金。一、項目概況:二、響應人資格要求:1.響應人須為在中華人民共......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開展202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

    關于開展202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各部屬單位:為推動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科學技術發展,鼓勵科技創新,評選在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現開展202......

    青年科學家獎20位,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揭曉

    2024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公告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共批準71項成果、25位個人、2個團隊獲2......

    湖州加速設備更新激活智造內生動能

    記者日前從湖州市經信局獲悉,2024年以來,湖州聚焦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持續加大政策扶持,鼓勵引導企業擴大投資和實施技術改造,1至9月全市兌現設備補助資金超2.8億元。加速設備更新關乎制造業的質效......

    江蘇省累計完成更新工業領域設備21.9萬臺(套)

    目前,“兩新”行動呈現出政策持續加力的態勢。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開展設備更新行動;7月,報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加力支持“兩新”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安排1500億......

    前8月浙江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

    “今年1至8月,浙江省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拉動工業設備工器具購置同比增長9.5%。”9月2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兩新”政策總體進展成效有關情況,浙江受邀介紹推動設備更新......

    上海公布設備更新十大場景和百億元需求清單

    加快設備更新,正在成為上海拉動工業投資增速的新引擎。昨天舉行的2024“投資上海·相約工博”投資合作推介會上,上海拿出了汽車、石化、鋼鐵、電子信息、電氣裝備、能源、船舶、輕工、水務、工業互聯網等工業領......

    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

    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正激發我國各類設備更新需求不斷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24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設備更新行動進展成效和典型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表示,初步測算,今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24日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設備更新行動進展成效和典型做法。今年國債資金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可以帶動各類設備更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塞爾維亞有關部門達成三份合作文件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塞爾維亞政府有關部門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塞爾維亞共和國內外貿易部關于建立推動落實中塞共建“一帶一路”中期行動計劃工作協調機制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同......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