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2-25 11:25 原文鏈接: 測定蛋白質濃度的方法有哪些?

      蛋白質是細胞中最重要的含氮生物大分子之一,承擔著各種生物功能。蛋白質的定量分析是蛋白質構造分析的基礎。

      下面小編給大家匯總一下有哪些常用的蛋白測量的方法。

      BCA法

      原理

      在堿性環境下蛋白質與Cu2+絡合并將Cu2+還原成Cu1+(biuret reaction)。BCA與Cu1+結合形成穩定的紫藍色復合物,在562nm處有高的光吸收值并與蛋白質濃度成正比,據此可測定蛋白質濃度。

      實驗步驟

      1.按試劑盒說明書配置BCA工作液;

      2.完全溶解蛋白質標準品,加到96孔板的蛋白標準品孔中,按照說明書要求對標品進行梯度稀釋,加入BCA工作液,用酶標儀測定其吸光度;

      3.以樣品濃度為X軸,吸光度為Y軸,繪制標準曲線;

      4.待測樣品中加入BCA工作液,測定吸光度,帶入標準曲線中,計算樣品濃度。

      與Lowery法相比,BCA蛋白測定方法靈敏度高,操作簡單,試劑及其形成的顏色復合物穩定性俱佳,并且受干擾物質影響小。與Bradford法相比,BCA法的顯著優點是不受去垢劑的影響。

      考馬斯亮藍法(Bradford)法

      原理

      考馬斯亮藍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測定蛋白質含量屬于染料結合法的一種。在游離狀態下呈紅色,最大光吸收在488nm;當它與蛋白質結合后變為青色,蛋白質-色素結合物在595nm波長下有最大光吸收。其光吸收值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質的定量測定,是一種常用的微量蛋白質快速測定方法。

      實驗步驟

      1.按試劑盒說明書配置Bradford染液;

      2.完全溶解蛋白質標準品,加到96孔板的蛋白標準品孔中,按照說明書要求對標品進行梯度稀釋,加入染液和染料結合液后,用酶標儀測定其吸光度;

      3.以標品濃度為X軸,吸光度為Y軸,繪制標準曲線;

      4.各孔中加入染液和染料結合液,測定樣品吸光度,帶入標準曲線中,計算樣品濃度。

      Bradford法試劑配制簡單,操作簡便快捷,反應非常靈敏,靈敏度比Lowry法還高4倍,可測定微克級蛋白質含量,測定蛋白質濃度范圍為0~1 000μg/mL,最小可測2.5μg/mL蛋白質。

      斐林—酚試劑(Lowry)法

      原理

      斐林(Folin)-酚試劑法結合了雙縮脲試劑和酚試劑與蛋白質的反應,其中包括兩步反應:第一步是在堿性條件下,與銅試劑作用生成蛋白質-銅絡合物;第二步是此絡合物將磷鉬酸、磷鎢酸試劑還原,生成磷鉬藍和磷鎢藍的深藍色混合物,顏色深淺與蛋白含量成正相關,在650nm波長下有最大光吸收。

      實驗步驟

      與上述兩種方法大致相同

      LORRY法靈敏度高,重復性好,適于5~l00μg蛋白質的定量,耗時長,操作要嚴格計時,在實驗中要特別注意排除還原物質、檸檬酸等的干擾作用才能得到最準確的實驗結果。

      這幾種方法共同點在于,都需要繪制標準曲線,而標準曲線及待測樣品往往數量較多,為了縮短實驗耗時,保證測量準確性,可使用酶標儀對吸光度進行測定。

      接下來小編給實驗推薦一款酶標儀,就是奧盛AMR-100酶標儀!

      奧盛AMR-100酶標儀是一款基于濾光片的高品質光吸收酶標儀,波長范圍340nm~750nm,適合科研和臨床的應用。適用96孔板,可滿足不同通量的要求。7英寸觸屏液晶顯示,易于使用,不需操作鍵盤,數據和程序可保存在儀器內,或者通過U盤導出。讀板速度快,能實現快速測量,提供準確性高,重現性好的測量結果。是實驗室酶標儀的理想選擇。

      文章鏈接:中國儀器批發網 http://info.china17pf.com/newsdetail/1211.html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