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隨病人糞便排出,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并可經污染食物,水源引起散發或暴發流行,發病高峰多在雨季或洪水后。潛伏期為2~11周,平均6周。臨床患者多為輕中型肝炎,常為自限性,不發展為慢性HEV。主要侵犯青壯年,65%以上發生于16~19歲年齡組,兒童感染表現亞臨床型較多。
成人病死率高于甲型肝炎,尤其孕婦患戊型肝炎病情嚴重,在妊娠的后3個月發生感染病死率達20%。
HEV感染后可產生免疫保護作用,防止同株甚至不同株HEV再感染。有人報告絕大部分患者康復后血清中抗HEV抗體持續存在4-14年。
實驗診斷可通過電鏡從糞便中找病毒顆粒,RT-PCR檢測糞便膽汁中HEV-RNA,及用重組HEV-谷胱甘肽-S-轉移酶融合蛋白作抗原,進行ELISA檢查血清中抗HEV IgM,IgG抗體等。
戊型肝炎一般預防與乙型肝炎相同,普通免疫球蛋白作緊急被動免疫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