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06-11 10:11 原文鏈接: 水質微生物

    一、水質微生物及指示菌

      在各種水體,特別是污染水體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機物質,適于各種微生物的生長,因此水體是僅次于土壤的第二種微生物天然培養基。水體中的微生物主要來源于土壤,以及人類的動物的排泄物及污染。水體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受各種環境條件的制約。

      一般認為,水中微生物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占有較大優勢。與其他水體相比,河水及溪水中革蘭氏陽性菌相對較多,這是因為陸地微生物沖洗污染的緣故。

      水體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一般并不是水中原有微生物,大部分是從外界環境污染而來,特別是人和其它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水中常見的致病性細菌主要包括: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小腸結炎耶爾森氏菌、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在實際控制中,對水質衛生質量的評價和控制,是無法對各種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進行檢測,而一般利用對指示菌的檢測和控制,來了解水體是否受到過人畜糞便的污染,是否有腸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從而評價水的質量,以保證水質的衛生安全。

      目前,世界各國一般認為大腸菌群是指示水質受糞便污染較好的指示菌。

      我國水質控制也采用大腸菌群作為指示菌,GB5749-8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生活飲用水中大腸菌群每升不得超過3個。

      在某些情況下,水體中的細菌總數也可指示水體受糞便等污染物污染的情況。這里的細菌總數其實是指營養瓊脂培養后形成的菌落總數。目前世界各國對于控制飲用水的衛生質量,除采用大腸菌群等指標外,一般還采用細菌總數這個指標。我國GB5749-8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生活飲用水細菌總數每毫升不得超過100個。

     

    二、水質微生物檢驗方法

      GB5749-8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提供了水質中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的檢測方法。

    (一)細菌總數的檢測:

      國家標準中,細菌總數是指1ml水樣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中,于37℃經24h培養后,所生長的細菌菌落的總數。

      對生活飲用水,直接吸取1ml水樣于平皿中,加入營養瓊脂后混勻,37℃培養24h,進行計數。

      對水源水,根據情況對樣品進行10倍梯度稀釋,選擇適宜稀釋液1ml,加注平皿,營養瓊脂混勻,37℃培養24h,進行計數。

      按照規定格式報告每毫升水中細菌總數。

     

    (二)總大腸菌群的檢測:

      國家標準中,利用總大腸菌群作為糞便污染的指標。總大腸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的,37℃生長時能使乳糖發酵,在24h內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水樣中總大腸菌群數的含量,表明水被糞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間接地表明有腸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

      國家標準提供了多管發酵法及濾膜法檢測總大腸菌群的方法。

      多管發酵法檢測總大腸菌群,分為三步:初發酵試驗,平板分離,復發酵證實試驗。初發酵試驗,采用乳糖蛋白胨培養液37℃培養24h,觀察產酸產氣情況。對陽性管培養物,接種于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或伊紅美藍培養基,觀察菌落特征,并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鏡檢。對典型和可疑菌落,接種于乳糖蛋白胨培養液,進行復發酵證實試驗,并根據標準所附檢數表報告結果。

      其中,對生活飲用水,初發酵試驗接種水樣總量300ml,即100ml接種2管,10ml接種10管,采用兩個稀釋度,12支發酵管。對水源水,初發酵試驗接種水樣總量55.5ml,即10ml接種5管,1ml接種5管,0.1ml接種10管,共采用三個稀釋度,15支發酵管。兩種接種方法,所用的檢數表是不同的。

      濾膜法檢測總大腸菌群,就是利用微孔濾膜,過濾一定量水樣,將水樣中含有的細菌截留在濾膜上,然后將濾膜帖放在選擇性培養基上(如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經培養和證實試驗后,直接計數濾膜上生長的典型大腸菌群菌落,并計算出每升水樣中含有的總大腸菌群數。

     

    三、說明:

      1.菌落總數測定中,應選擇合適的稀釋度進行。生活飲用水,國家標準規定每毫升不得超過100個,因此可以直接吸取1毫升到平板進行培養。

      2.培養時間。與食品中菌落計數不同,測定水中細菌總數,培養時間采用24h。

      3.總大腸菌群的測定方法,由于飲用水和水源水可能的污染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接種量,檢數表也不相同。

      4.當接種量超過1毫升時,一般采用多倍濃度培養液。如配制3倍濃縮乳糖蛋白胨培養液50mL,加入100mL水樣后,總體積為150mL,培養液恢復到正常濃度。

      5.濾膜法檢測總大腸菌群,一般在檢測較大量低濁度水樣時采用,大量水樣濾過濾膜后,水中所含有的所有細菌均截留在濾膜上。


    相關文章

    小小酵母,如何撬動跨界革命,引爆微生物的無限可能?

    酵母,這一古老的微生物,不僅是人類飲食文化的重要伙伴,更在現代科技賦能下,衍生出食品加工用酵母、酵母加工制品、富營養素酵母等多樣化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農業、水產養殖、營養保健等領域。食品加工用酵母:......

    科學家倡議像保護瀕危物種一樣保護微生物

    爪哇犀牛、毛伊島鸚嘴雀與B.coahuilensis——一種從墨西哥庫托西涅加斯山谷富鹽的潟湖中分離出來的細菌有什么共同之處?它們都是瀕臨滅絕的物種,但像B.coahuilensis這樣的微生物的消失......

    我國科研團隊揭秘微生物“自我犧牲”行為

    “自殺式攻擊”是蜜蜂的生存智慧之一。當工蜂將尾針刺入人體并強行掙脫時,會因內臟撕裂而死亡,但這一過程中釋放的報警信息素能迅速召集同伴。同時,留在被蜇者皮膚上的毒液會加劇其它蜜蜂的攻擊性。雖然個體生命消......

    看見不同,挑選卓越——美谷分子重磅發布QPixFLEX微生物克隆篩選系統

    MolecularDevices隆重推出微生物克隆篩選系統全新成員——QPixFLEX微生物克隆篩選系統。這是一款可以替代手工標準化挑菌、工作流程兼容度高、使用成本低,又可以輕松放置在厭氧培養箱中的創......

    首次公布!中國空間站內發現微生物新物種

    近日,科研人員首次公布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Nialliatiangongensis)”,相關科研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Jour......

    “微生物特種兵”可同時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戴俊彪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唐鴻志團隊合作,成功構建了可同時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并通過實際工業廢水樣本驗證,展示了該菌株對高鹽廢水中復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中科院團隊構建高效工程菌株助力高鹽廢水處理

    高鹽廢水作為工業廢水中的一種特定類型,主要來自化工廠及石油和天然氣的采集加工等,包含懸浮物、有機物、重金屬、有害化學物質和營養鹽等污染物,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去除高鹽廢水中的有機污......

    國家衛健委發布2項重要衛生行業標準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發布《感染性物質運輸標準》(WS/T852-2025)和《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設置技術標準》(WS315—2025)兩項衛生行業標準,進一步加強感染性物質運輸......

    氣候變化或加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負擔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楊廉平與合作者研究指出,當前的氣候變化路徑,可能會導致到2050年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MR)的全球負擔加重。他們預計到2050年,全球AMR可能會增加最多2.4%,并呼吁在......

    第二屆ATIM論壇圓滿落幕:共探微生物分析技術與厭氧培養新未來

    4月11日,“第二屆ATIM先進微生物分析方法與技術論壇暨厭氧培養技術論壇”成功召開。本次論壇由海寧市高新技術研究院主辦,ATIM先進微生物分析技術研究所承辦,南京曉莊學院食品科學學院、杭州大微生物技......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