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可遇到因使用皮圈關閉上頜中切牙間隙而引起中切牙伸長的患者,其主要原因是用皮圈單獨套入上中切牙以關閉正中間隙,而皮圈滑入牙根尖處,致使牙槽骨吸收、牙齒伸長、脫位甚至脫落,給患者美觀、功能、心理等各方面造成極大的影響。本文結合病例對皮圈導致上頜中切牙伸長后的矯治進行討論。
1.病例資料
患者,男,16歲,8年前因上頜中切牙間隙于某診所行正畸治療,自述使用皮圈關閉上中切牙間隙,后發現皮圈消失、上中切牙伸長、牙齒松動,在當地醫院口腔科局麻下取出皮圈,后未行任何治療;現自覺上頜中切牙伸長、不齊、影響美觀,前來我院正畸科要求行正畸治療。臨床檢查:恒牙牙合,雙側第一磨牙基本中性關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蓋,11、21牙I度松動、牙齦萎縮,X片顯示11、21牙冠根比例約為1:1(圖1)。診斷:安氏I類錯牙合。
2.矯治過程
牙周系統治療后行全口固定不拔牙矯治,粘接新亞金屬直絲弓托槽,初始結扎0.014HANT弓絲,12-22牙懸吊結扎,三個月后0.014HANT弓絲入槽結扎;然后依次更換0.014NiTi、0.016NiTi、0.018NiTi、0.018×0.025NiTi、0.018×0.025SS弓絲。17個月后正畸完成,上下頜牙列排列整齊,前牙覆牙合覆蓋正常,11、21牙壓低,上中切牙牙齦改善;全景片顯示11、21牙牙根形態良好、根尖無吸收,冠根比例約為1.5:1(圖2)。正畸完成后9個月復診,根尖片顯示11.21牙牙周良好(圖3)。
3.矯治體會
存在于兒童的少量上中切牙間隙當尖牙萌出后,這些間隙趨于自行關閉或減小;大于2mm的牙間隙不太可能自行關閉,可以使用中切牙或前牙區片段弓,以軟絲進行初始的排齊,然后在較硬的弓絲上使用彈性橡皮鏈來滑動關閉間隙。關閉間隙后,可通過活動保持器、固定舌側保持、系帶修整等方法防止間隙復發。該病例11、21牙伸長、I度松動、冠根比約1:1;若行11.21牙修復治療,則需先行根管治療,患者及其父親表示不能接受;考慮青少年機體的較強的修復和改建能力,因此首先辦法仍為正畸治療。正畸治療后,牙排列整齊,牙周改善,美觀和功能均得到改善。
此類病例矯治設計的難點是對上中切牙的處理,皮圈導致中切牙牙周組織受到破壞,但基于上中切牙對面部美觀及口腔功能的重要作用,綜合考慮牙齦改建、美學、牙根吸收、后期修復等問題,應盡量保留上中切牙。矯治過程中可通過使用輕力、分段移動牙齒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上中切牙受力;定期牙周檢查和治療,做好牙周組織的維護,以利于牙周新附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