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2-07-16 09:33 原文鏈接: 樊春良:如何讓科技與經濟真正結合

      ■現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思考政府與市場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定位,明確政府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把應該交給市場做的交給市場。

      中國的科技體制改革,源于1978年春召開的歷史意義深遠的科學大會。科學大會將科學從意識形態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并開始探索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隨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工作也發生歷史性轉變,開始向經濟建設方向調整。1982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提出“經濟建設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的戰略指導方針。在“面向”和“依靠”的改革背景下,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科技體制的弊端顯現出來,遠遠不適應經濟建設對科學技術的需求,全面的科技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經過幾年的準備,1985年中國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以改革科研機構的撥款制度、開拓技術市場為突破口,目的是增強科研機構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經過1995年科教興國,1998年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到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發布,科技體制改革取得豐碩的成果,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

      但是,中國的科技體制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制約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近一年來,科學界對此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概括起來,有兩方面的問題:第一,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第二,宏觀管理體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重大決策支撐不足,缺乏足夠的科學論證;經費投入分散管理,缺乏協調,資源共享不足等。

      讓經濟發展的需求拉動科學技術

      科技體制改革30多年來,科學技術對經濟建設的貢獻無疑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怎樣認識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只有對這個問題的含義和根源深入地認識,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目標和任務。

      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含義是什么?從理論上說,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基本含義是指科學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思想,提供新的技術、產品和工藝,改進現有技術、產品和工藝。從國家層面來講,這需要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開發和轉移轉化幾類活動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相互聯系,需要大學、國立科研機構和企業相互聯系和合作。從機制上看,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主要不是科學技術“長入”經濟,而是經濟發展的需求拉動科學技術,使科學技術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變量。

      按照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觀點,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即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是企業家響應市場信號實現的。在熊彼特的辭典中,任何能把想法、科學、技術實現應用和商業化的人就是企業家。工業革命的早期,許多企業家就是發明家,他們積極把新發明、新技術推向應用和商業化。創新經濟學理論表明,由于技術自身的不確定性,技術的發展并不是事先可以確定好的,不是靠計劃可以實現的,技術是在漸進、累積中進步的。在自由市場競爭下,技術有著多樣化、獨立和競爭的來源,利潤動機和市場壓力是技術發展的一個動力,技術發展是由許多企業家在相互競爭中推進的。從歷史發展來看,從工業革命開始,技術與經濟結合在一起是由發明家和企業家推進的。工業技術一旦建立,就有了自己的發展軌道,受社會需求的激勵。在工業技術的發展中,幾乎沒有一個科學發現是單獨地應用于技術,而是被現有的技術消化吸收。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的以科學為基礎的產業(science-based industry)興起,從最早的電學工業和化學工業,一直到今天的生物技術產業。雖然科學在這些產業中的作用增強,但從科學研究到生產也不是簡單的應用,而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不是靠科學研究,而是其他實用技術和商業化管理。

      在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日益密切的情況下,工業研究實驗室應運而生。所謂工業研究實驗室就是建立在企業內部的研究實驗室,其在研發內容上和組織上都是與企業的經營戰略結合在一起的,最早建立的著名的有通用電氣(1900年)、杜邦(1901年)、貝爾電話系統(1907年)等。到20世紀中葉,工業研究實驗室在發達國家得到極大的發展,成為科技體制的一個重要部分。以美國為例,到1945年二戰前夕,美國的化工、橡膠、石油、電器等重要工業部門的企業大都建立自己的工業研究實驗室,此后一直成為美國科技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工業研究實驗室使得科學技術的發展內生于經濟的發展之中,使得新知識的產生和新知識的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工業研究實驗室的建立也使得企業和大學、研究所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和合作關系,不僅使企業可以更廣泛而有效地獲得外部科技資源,也從整體上使得國家科技系統成為健全和有效的系統。正如美國著名的管理史學者錢德勒指出的,工業研究實驗室影響著整個國家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一個生動的例證是由英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衰落歷史充分顯示的。英國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制造業沒有建立起必要的有效開發科學研究商業潛力的組織和組織間的聯系,這使得國家的其他科學資源(如大學)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導致英國在國際市場失去競爭力。

      科技體制改革目標的實現有賴于經濟體制改革

      概而言之,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制度基礎是經濟體制,是靠市場機制實現的。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一個主要制度因素是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這句話在中國已經成為流行話,但是在大多數場合,這句話準確的含義并沒有揭示出來,反而多有錯誤的解釋。“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這句話需要科學的解釋。

      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基本含義是企業要靠創新去贏得生存和發展,創新來自企業內在的需求和戰略,而不是外在的因素。只有企業靠技術和創新才能發展,而不是靠別的因素(例如壟斷地位、政府保護),企業才能成為創新主體,這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才能實現。企業成為主體,并不是像現在有些人經常說的企業在政府科技計劃中成為主要承擔者,不是政府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而是企業有內在的動力和需求來依靠創新謀發展。

      科學技術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但對這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不能單單靠科學界從科學研究、技術應用和商業化這樣直線向前推進的方式。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的結合,與其說靠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的推動,不如說是產業界對科學技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首先是由產業界的需要和機會決定的,又與企業界吸收科學研究的技術能力有關。

      中國30多年來科學技術發展的實踐也表明,從科學研究帶來技術應用有大量成功的例子,但進入商業化和產業化階段,繼續往前推進,其活動已是以商業化和經濟活動為主導,已非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所長,單靠科學界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如果沒有與企業界的合作或者轉化為企業運作,則發展不可持續。從這樣一個角度講,我們經常說的科技成果轉化率是一個很不精確的概念,它只可以粗略地描述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最初階段。

      因此,如果把未來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定位于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緊密結合,那么,這個目標的最終實現有賴于與科技體制相關的經濟體制的改革。必須做的是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使企業依靠創新謀發展,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只有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大學和科研院校創造的科學資源才能得到吸收和利用,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才能實現。

      現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思考政府與市場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定位,明確政府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把應該交給市場做的交給市場。

    相關文章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三城一區”成果轉化“亦莊行”活動舉辦

    6月6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共同舉辦“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三城一區”成果轉化“亦莊行”活動。19家實驗室負責人、技術骨干和43家經開區企業負責人參......

    1億元!閔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月計劃采購29套高端儀器

    近期,上海市閔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多條政府采購預算,計劃在7月采購29臺/套科學儀器,共計1億元,其中包含多臺高端質譜、色譜、PCR等。......

    最新!工信部公示提名202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

    關于提名202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的公示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提名辦法》以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25〕4號)有關要求,現將......

    最后報名機會!500+藥企、科研機構、檢測中心都在關注的實驗室破局之道!

    即刻掃碼報名與500+行業決策者共探實驗室智能化轉型新范式!曾獲上海醫科大學博士學位和法國里昂第一大學病毒學理學博士學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與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復旦......

    陜西推動創新驅動戰略實施邁出新步伐

    5月26日,陜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聽取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科學技術進步“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根據報告,陜西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決策部署,編制實施意......

    國際品牌、前沿會議與展位圖大公開!采購/研發/決策者必收!

    PMECChina實驗室儀器與裝備展區將于2025年6月24-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啟幕,以全新姿態于W5、W11、W12館驚艷亮相。本次展會將匯聚超過30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其中國際品牌占比......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綠色技術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五屆中國實驗室綠色技術學術報告會(第一輪通知)

    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實驗室相關領域推廣新方法、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新管理等綠色技術的新理念,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

    國家科技獎評審紀律“二十條”

    公開、公平、公正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生命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行為準則與督查規定》等文件......

    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結果公布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京政發〔2025〕10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

    促儀器資源高效流轉湖北2566家實驗室科學儀器開放共享

    近日,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辦的2025湖北省科技資源共享高質量發展交流培訓會在武漢舉行。會上發布的《湖北省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年度報告(2024)》顯示,湖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入網實驗室達2566......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