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患眼摘除術,在國內仍為治療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手段。但國內外不少學者對眼球摘除術的有效性產生了懷疑,認為眼球摘除不能免除轉移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有助于腫瘤的播散。定期觀察,光凝治療、放射治療(如鞏膜表面敷貼放療,電荷粒子束放療,伽瑪刀治療等)、局部切除術等方法在不少國家已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在選擇治療方法時應考慮到以下一些因素。
手術療法:最主要是早期診斷,及時摘除眼球,摘除時,視神經要盡可能剪長一些,因腫瘤有可能沿視神經蔓延,如眶內組織被腫瘤波及則應作眶內容剜除術。對位于虹膜及睫狀體者,可行虹膜切除術及虹膜狀體切除術。近年來有人統計行眼球摘除者更容易加快腫瘤轉移,而且隨訪結果顯示,不手術者的生存率并不低于手術者,因此主張對一眼因其他原因已失明時,建議暫不手術,給予免疫治療。
(1)視力在不影響生命預后的前提下,盡可能保存患眼的視力,采取保守療法。如果腫瘤生長迅速,視力喪失已不可逆轉,或腫瘤較大,已經喪失視力者,一般需摘除患眼。當患眼是患者惟一有視力的眼,對側眼視力差時,在不改變生命預后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摘除眼球,以挽救有用的視力。
(2)腫瘤大小及部位直徑<10毫米、厚度<3毫米的較小的脈絡膜黑色素瘤,通過超聲波、眼底照相等檢查,生長并不活躍者,應進行定期觀察。直徑10~15毫米、厚度3~5毫米中等大小的腫瘤,可選擇定期觀察,放射治療,局部切除或眼球摘除。直徑超過15毫米、厚度5~10毫米的較大的腫瘤,可以選擇放射治療,局部切除或眼球摘除。對于厚度超過10毫米的大腫瘤,最安全的措施是眼球摘除。近赤道部生長活躍的小的或中等大的黑色素瘤,可以采取放射治療或局部切除術;而同樣大小的腫瘤如位于后極部,通常采用放射治療。視盤附近的黑色素瘤可以放療,但包繞視神經的腫瘤應行眼球摘除術。
(3)腫瘤的生長特征脈絡膜黑色素瘤大多數呈結節狀,腫瘤的基底直徑比厚度大2倍左右,可選擇局部切除或放射治療。彌漫性生長的黑色素瘤其基底直徑比厚度大許多倍,甚至呈環繞眼球生長,致葡萄膜普遍增厚,容易發生廣泛性視網膜脫離、視神經浸潤及眼外蔓延,保守治療效果差,最好選擇眼球摘除術。鞏膜外輕度蔓延且有完整包膜者亦不是放療或局部切除的禁忌證。對于鞏膜外大范圍的蔓延、邊界不清者宜眼球摘除,大塊的眶內轉移宜選擇眶內容摘除術。
(4)患者全身狀況全身狀況好的,瘤體較大且視力已經喪失者,宜選擇眼球摘除術。有嚴重全身病患者宜采取保守治療。已經發生全身轉移的患者亦不強調眼球摘除。對于心理素質較好者,即使是中等大小的腫瘤,亦可選擇放療或局部切除術,對于恐懼或憂慮癥患者,即使是小的腫瘤亦常采取眼球摘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