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學顯微鏡檢查:所見傳統看法是早期腎小囊內有大量壁層和臟層上皮細胞增殖(以壁層上皮細胞為主)。增殖的上皮細胞,在囊腔重疊成層形成上皮細胞性新月體,或呈環形包繞整個腎小囊壁層稱環狀體,有人認為在發病的幾天內就可有新月體形成增殖的上皮細胞之間,可見纖維蛋白,多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紅細胞等。這些病變可相當廣泛,甚至累及80%左右的腎小球在時間較長的病例,增殖的每層上皮細胞之間可見有新生的膠原纖維,出現以后逐漸形成纖維性新月體現,已公認新月體形成的數量和嚴重性與預后密切相關至于新月體形成的原理尚不十分清楚。多認為是纖維蛋白通過有病變的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滲出到腎小囊腔內刺激上皮細胞反應性增殖。但纖維蛋白能否引起如此顯著程度上皮細胞增殖尚屬疑問很可能還有其他未知的影響因素巨噬細胞的作用已受到重視巨噬細胞促進纖維蛋白原在腎小球沉積巨噬細胞于球囊壁上增殖并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形成新月體新月體可自行消失。
在有新月體的腎小球毛細血管叢,可出現灶性壞死繼之毛細血管萎縮塌陷,并與新月體粘連使囊腔阻塞。最后整個腎小球可發生玻璃樣變或纖維化此外腎小球毛細血管叢也可見到增殖性改變。
本病理改變,除腎小球突出病變外,間質內可有細胞浸潤水腫和纖維化等間質病變程度也影響預后。
(二)免疫熒光檢查:所見主要可見免疫復合物呈顆粒狀沉積和抗基底膜抗體呈線狀沉積。兩型免疫熒光呈線狀沉積者多為IgG陽性,其中約1/2~2/3病例可有C3沉積出現其他免疫球蛋白,甚少見免疫復合物型突出的免疫熒光改變。是在損害的腎小球毛細血管袢部位出現C3IgG和纖維蛋白(原)。70%以上病例新月體內有纖維蛋白(原)存在在新鮮的增殖,新月體中均易見到而在時間較久,所謂舊的新月體中多缺如新月體中從未出現各種免疫球蛋白。
(三)電鏡檢查:所見可見新鮮新月體上皮細胞高度腫脹體積增至32μm。在早期增殖的球囊上皮細胞間,有纖維蛋白束(條)和纖維蛋白樣物質,后者多見于非常新鮮的新月體。特別是抗基底膜病型引起時;電鏡下尚可見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系膜細胞增殖腫脹及管腔變窄等急性炎癥性。改變一些病例在基底膜的內皮細胞側有纖維蛋白,甚至少許電子致密物沉積腎小球基底膜,可有不規則增厚,變薄斷裂或釘狀突起等。近系膜區基底膜可有明顯增厚免疫復合物沉積部位,可在基底膜內皮細胞側的基底膜中上皮細胞側基底膜也可出現駝峰樣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