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4-20 12:23 原文鏈接: 植物學報:水稻食味品質改善新基因

       水稻胚乳直鏈淀粉含量(AC)是稻米重要的品質性狀之一,長期以來是衡量稻米食用和烹飪質量(ECQ)的關鍵指標。AC過高,米飯較硬,食味變差;AC過低會使米飯太粘,且會影響稻米的外觀品質。因此,AC含量適中的“軟米”類型兼具了所需的優點。

      稻米胚乳中直鏈淀粉主要通過蠟質基因(Wx)編碼顆粒結合淀粉合酶I(GBSSI)負責合成,Wx等位基因多樣性是稻米AC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水稻育種中,僅發現在GBSSI的N末端結構域中有限的氨基酸替換決定了稻米的AC水平,但GBSSI蛋白其它區域氨基酸的替換是否影響稻米AC仍然未知。

      近日,山東師范大學和舜豐基因編輯研究院張金山課題組在《植物學報》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挖掘出一個稀有Wx等位基因waxyabe2,在不影響其他農藝性狀的前提下, AC達到“軟米”水平,對稻米的ECQ和外觀品質均有顯著改善。

      研究人員利用兩種堿基編輯系統(ABE-NG和CBE-NG),在Wxb等位基因中部區域第7位和第10位外顯子上設計了10個靶位點(BE1-BE10)進行編輯。對得到的448株再生苗進行檢測,獲得Wxb基因序列上共18個堿基的替換,導致GBSSI蛋白15個氨基酸的改變。通過測定,獲得了AC范圍為0.3%~29.43%(野生型對照為19.87%)的一系列新的Wx等位基因。由此證明,GBSSI蛋白中部區域氨基酸對稻米中的AC可以起到微調作用。重要的是,waxyabe2等位基因(T237A)表現出“軟米”的AC,改善了ECQ和外觀品質。

      此外,該研究成功從waxyabe2后代中分離掉了編輯工具,其農藝性狀方面與對照無顯著差異。waxyabe2的發現為水稻育種提供了一個可改善稻米品質的新等位基因位點,滿足了農作物育種的多樣化需求。

      據悉,該課題組主要從事基因編輯在水稻性狀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率先利用CRISPR/Cas9技術將普通稻米轉化為糯米,并利用基因編輯工具篩選發現了miR396e/f低氮條件下維持作物產量的分子機制。本次研究利用堿基編輯技術,進一步獲得了能夠微調稻米蒸煮食味品質的Wx新等位基因,豐富了稻米品質改良的基因資源庫。

    相關文章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研發新型高效水稻多基因編輯系統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精準育種技術創新團隊成功開發基于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基因編輯新工具Cas12i3-5M的高效水稻多基因編輯系統,為通過多基因編輯快速聚合水稻多個優異農藝性狀提供了重要......

    能夠合成輔酶Q10的水稻新種質來了

    輔酶Q10要不要補?什么情況下補?怎么選?……在社交平臺上,經常能看到此類咨詢帖。輔酶Q10與人體健康,尤其是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膳食補充劑之一。然而,輔酶Q10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且有......

    水稻耐堿熱基因挖掘與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林尤舜團隊,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Fine-tuninggibberellinimprovesric......

    科學家提出協同提高水稻堿熱抗性和產量的新策略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林尤舜團隊合作,首次提出精準調控植物激素赤霉素(GA)到合適的中等水平是同時提高水稻堿-熱抗性和產量的關鍵,并發現......

    華南農業大學團隊創制無人駕駛水稻中耕除草

    12月18日,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針對水稻雜草綠色防控這一行業重大需求,該校“丁穎拔尖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水稻體系崗位專家、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齊龍團隊持續開展機械除草技術裝備攻關,突破了種-管......

    科研團隊培育出耐高溫、可機械化穩定制種水稻品種

    9月30日,記者從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日前,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為組長的專家組,到長沙市瀏陽北盛展示基地,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粒兩優......

    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在長沙召開

    為加強水稻科技國家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并凝聚全國水稻科技創新活力,9月8日至10日,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辦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

    低升糖指數水稻品種育出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總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多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蛋白含量近16%的低升糖指數(GI)水稻品種。研究團隊還借助遺傳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精確鎖定了賦予水稻低GI和......

    花青素合成關鍵基因新發現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生物合成創新團隊從中國菰米中鑒定到兩個花青素合成的關鍵調控基因,通過轉水稻功能驗證闡明了其在水稻種子花青素生物強化中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

    保持節奏,我讀研的一些經驗分享

    編者按:陳曦,中國科學院大學2024屆遺傳學專業博士畢業生(培養單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跟隨導師王二濤研究員圍繞水稻的共生與免疫信號平衡開展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