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4-26 16:06 原文鏈接: 檢驗科發生醫療糾紛的常見原因與預防性管理

    檢驗科經常碰到的醫療糾紛有兩種, 一種是本科人員與患者的直接糾紛, 另一種是檢驗科與臨床科之間的糾紛, 而后一種糾紛實際上是間接與患者的糾紛。由于檢驗科工作的特殊性, 二種糾紛的預防處理都顯得非常重要, 否則不但影響病人的就醫檢查利益, 而且影響檢驗科與臨床科之間的配合理解, 甚至引發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和損失。現將引起檢驗醫療糾紛的原因與預防性管理措施探討如下。

    1.引發檢驗醫療糾紛的原因

       由于檢驗科較少直接面對患者而是面對病人各種各樣的標本, 因標本的來源涉及面廣, 中間環節多, 容易引發檢驗醫療糾紛。根據工作中常出現的問題, 有三個方面的原因比較重要: 一是檢驗科原因, 二是臨床科原因, 三是患者原因。

    1.1 檢驗科原因

    檢驗科是預防檢驗醫療糾紛的重要環節。各種標本送到或采集到檢驗科, 認真對待每一份標本是我們的重要職責。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保證標本檢測結果的可信、可靠和準確。常見引發糾紛的原因有:

    ① 標本采集知識不夠,回答臨床詢問有誤, 造成錯誤采集, 引發糾紛;

    ② 標本驗收不仔細, 不合格標本沒有及時發現并反饋臨床, 影響及時發出檢驗報告, 并使臨床護士和檢驗人員的責任難以確定, 各執一詞引發糾紛;

    ③ 標本預處理不到位, 纖維蛋白漂浮于血清中, 影響加樣的精確度, 導致結果不準;

    ④ 標本離心時速度過快,離心管破碎造成病人二次抽血, 使臨床和病人都不高興;

    ⑤ 業務不熟練, 操作不規范, 檢測程序顛倒,結果錯誤;

    ⑥ 試劑保存不當, 過快降解變質, 影響檢測準確性;

    ⑦ 儀器安裝、搬運和校準期間用人工法替代檢測存在人為誤差。

    1.2 臨床科原因

    臨床科原因包括醫師開申請單, 護士采集標本和衛生員傳遞標本原因。

    1.2.1 臨床醫師常見原因:

    1.2.1.1 醫師開檢驗申請單缺乏完整性和正確性, 患者姓名填寫錯誤或字體過于潦草, 病人找不到自己的化驗單。

    1.2.1.2 患者年齡未填。當同名同姓同性別, 檢驗項目一致的情況下有時要依靠年齡區別化驗單和標本發生困難。

    1.2.1.3 患者性別填錯。性別填錯不但引發病人不滿, 而且部分檢驗儀器具備根據性別提供參考值的分項功能, 由于性別錯誤可導致結果誤解。

    1.2.1.4 臨床診斷未填或填寫不完整。因檢驗人員不了解病人臨床表現, 在核對檢驗結果時一方面根據質量控制評價結果準確性, 另一方面就要依據臨床診斷的提示, 篩出一些結果變異大的標本進行復檢, 若沒有臨床診斷做參考, 篩查復檢有困難, 易造成結果與臨床不符, 如果臨床又沒有及時反饋,等標本處理掉才提出問題, 就只有再抽病人標本,不但增加費用, 而且易使病人不滿。

    1.2.1.5 科別填寫錯誤。此情況常見于輪科醫師,如有的醫師從內科系輪到外科系后沒有及時調整習慣, 開申請單仍寫內科系名稱, 致使報告被送到內科系, 醫師找不到檢驗報告, 責怪檢驗人員, 雙方互相埋怨。

    1.2.1.6 該檢查的項目漏檢, 例如三大常規是住院病人應檢查內容, 但據了解, 有的病人沒有做大便常規, 有的沒有做小便常規, 還有少量病人三大常規都沒有做,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存在舉證資料不全的問題, 會給醫院帶來損失。

    1.2.2 護士方面常見原因: 臨床科護士負責大部分標本采集, 正確采集標本對預防糾紛至關重要。由標本采集引發的糾紛原因常有:

    ① 正在輸液的病人, 需要檢查生化、血細胞等項目, 有的護士在輸液的同肢體抽血送檢, 造成檢驗結果較大誤差, 如輸含糖液體時造成血糖結果升高, 輸含K+液體時造成K+結果升高, 這樣的結果, 有經驗的技師會通知臨床重新抽血復查, 雖然把住了報告質量, 但二次抽血病人心中不滿意, 另一方面經驗不足的檢驗人員會把這樣的報告發給醫生, 如果正好又碰上缺乏經驗的醫生, 這個檢驗結果會對醫師產生誤導;

    ② 護士抽血時倒錯標本管造成標本張冠李戴, 結果錯誤;

    ③ 抗凝管使用錯誤, 例如錯把肝素抗凝管用于血凝試驗抽血, 或抽血氣標本時把血氣標本順便推在血凝試管中, 造成凝血時間檢測失敗, 影響醫生用藥甚至延誤病人的手術時間。

    1.2.3 衛生員方面常見原因: 臨床衛生員主要負責檢驗標本的傳送, 常見引發糾紛的原因有:

    ① 標本潑撒, 試管打碎使無法檢驗造成病人二次抽血;

    ② 由于缺乏專業知識或者其他原因, 潑撒了張三的標本把李四的血倒一點來補充, 更危險的是曾遇到一名衛生員用水來補充標本, 造成標本嚴重溶血不能使用;

    ③ 標本放置時間過長, 致使蚊蟲叮咬, 灰塵落入并長霉。這些標本都將嚴重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3 病人原因 檢驗對象是標本, 標本來自患者體內, 患者準備不好直接影響標本質量。患者方面常見原因有:

    ① 患者狀態不穩定, 在激動、恐懼、勞累、受冷空氣刺激狀態下采血檢驗, 會使血細胞和酶類結果升高而影響醫師判斷;

    ② 患者飲食不當如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色素、飲酒等在12 h內檢測血液項目, 均有多項指標漂移不準確;

    ③ 患者用藥的影響, 如服用甲狀腺素治療甲減的同時使血糖檢測結果升高, 藥物毒副作用可使肝、腎功能指標升高, 藥物化學作用可干擾實驗方法, 如V2C具還原性可以使尿糖檢測由陽性變陰性等。按照嚴格的要求, 做檢查前最好停藥2~3d, 但實際上難以做到。因此藥物造成的檢驗結果不穩定常使醫生、病人甚至檢驗人員對檢驗結果疑惑不解, 也常引起爭執和糾紛。

    以上幾類情況, 是我們在工作中常碰到的問題, 它們造成了檢驗質量缺陷, 引發了不少糾紛,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2.預防糾紛的防范性管理

    2.1 規范和健全管理制度

    這是維護工作井然有序的保證, 檢驗科除了建立與其它科室相同的管理制度外, 還根據自己特點制定符合本科實情的相關制度, 并在運行中不斷補充, 逐步完善, 這些年來我們建立、補充了如下制度。

    2.1.1 標本采集驗收制度, 其中明確規定采集驗收標本的查對內容, 收取標本和拒收標準, 爭取將差錯消滅在工作初始階段。

    2.1.2 各專業組工作制度, 其中明確規定各組檢驗標本每個環節必須遵守的規矩、程序、使之成為杜絕差錯與糾紛的第二關口。

    2.1.3 檢驗與臨床溝通制度, 規定檢驗結果特別異常和不好解釋的時候, 要及時與臨床醫師和護士溝通, 詢問病人和標本采集情況, 必要時報告臨床主任和護士長, 把差錯堵在雙方的了解和溝通當中。

    2.1.4 質量管理制度, 規定每專業組每天室內質控的次數、項目、允許誤差范圍和失控糾正措施以及室間質控的項目、次數、時間, 公布成績并實施獎罰辦法。用質控對比檢驗結果, 加強堵住差錯的關口。

    2.1.5 報告核對制度, 規定報告發送前檢驗者和審核者雙查雙簽。急診報告可單簽名, 但要經檢驗和審核兩道關才發報告, 形成杜絕差錯糾紛的最后一道關口。

    2.2 建立安全的醫療行為體系

    2.2.1 成立以科主任為組長的質量管理小組, 為做好醫療安全工作, 預防醫療糾紛提供組織形式上的保證。

    2.2.2 進行經常性規范醫療行為教育, 利用早交班, 業務小組長會, 全科科務會等時間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及專業知識, 相關法律、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 不斷樹立現代實驗室工作的行為準則。

    2.2.3 結合實際學會分析處理糾紛, 尋找問題的癥結, 科學客觀地進行分析發生糾紛的原因, 而不是推卸責任互相埋怨或簡單了事, 從問題和糾紛中長經驗, 長知識, 把工作做的更好。

    2.2.4 定期檢查各項制度落實情況, 定期進行各專業組工作講評, 定期與科室技術人員談心交流,互相勉勵互相幫助。

    2.2.5 建立投訴記錄和咨詢服務記錄, 不斷反省工作中的缺陷, 總結工作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有問必答、有錯必糾。以醫療行為的安全規范, 保證醫療質量的安全。

    通過這些措施和管理, 我們感覺科室糾紛在減少, 服務能力和質量在提高, 與臨床科形成了良性循環的關系。許多臨床科主任、副主任和護士長以及醫生、護士反饋給我科的檢驗質量問題和各種信息, 使我們有的放矢地解決了不少問題, 制定了改進措施, 保證了工作質量, 因此保持與臨床科室相互溝通協助, 可以共同實現優質高效的服務, 有效預防和減少檢驗醫療糾紛。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