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又稱醫院內獲得性感染或醫院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發生的感染,包括入院時尚未發生此感染,也未處于此感染的潛伏期狀態。隨著醫院工業和醫院技術的發展,大量抗生素進入臨床,各種侵入性操作和檢查增多,醫院感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已成為醫院急需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檢驗科是醫院工作運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其工作人員不僅是與患者直接接觸,而且還要與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組織和排泄物等接觸。這些因素提示檢驗科是個非常容易發生醫源性感染的科室,也是醫院感染管理科重點監控的科室。現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原因,旨在提高檢驗科預防醫院感染效能,嚴防事故發生。
1.原因分析
1.1 領導重視不夠,人員認識不到位,部分醫院領導存在“重檢輕防”的思想。在工作中經常不戴口罩、帽子;接觸感染性標本時不戴手套;清洗處理廢棄標本時消毒處理不嚴格;在實驗中途用污染的手接聽電話;或在實驗室內進食、飲水等。
1.2 規章制度不健全,存在制度漏洞。主要表現為科室人員出入制度、標本處置程序、消毒及清洗制度等沒有具體規定,對突發事件如血液或體液的飛濺污染、細菌分離鑒定時的污染等沒有明確消毒和監測等處理制度。
1.3 防護意識落后,防護設施不全。重視檢驗業務,輕視醫院感染,既不保護自己,也不保護患者。工作間在建筑設計方面存在衛生學上的缺陷,這也間接增加了醫院感染的機會。
2.管理對策
2.1 更新觀念,健全規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全科人員學習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和《消毒技術規范》等文件及管理辦法,根據科室的性質和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相關制度,定期監測、檢查,杜絕工作中存在的隨意性。
2.2 強化知識培訓,提高專業水平。醫院感染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檢驗人員應不斷吸取新知識,而不能僅僅局限在舊的知識層次上。檢驗科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并不是處于從屬地位,而是同臨床科室一樣。
2.3 增加資金投入,購置防護設備。如安裝免提電話機,安裝自動洗手設備。
2.4 規范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和醫用廢棄物處理。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
2.5 檢驗器具的消毒處理。各種器具應及時清洗和用高效環保消毒劑消毒。
2.6 檢驗報告單的消毒。檢驗報告單消毒后發放。
2.7 認真開展好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監測是基礎,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只有通過監測才能取得第一手資料,才能發現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和薄弱環節,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據,并通過監測來評價各種措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