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在全民戰“疫”的日子里,我們每天關注疫情動態,但鮮有人知的是那些離病毒最近的“福爾摩斯”們。
下面,就跟著汪海波博士走進拱北海關保健中心實驗室,看看他們是如何利用核酸“擒兇”的。
01
接樣本
2月6日下午2:05,港珠澳大橋海關送來高風險旅客的取樣樣本。病毒樣本放置在專用運輸箱內,汪博士走到門口接過樣本。
02
打開樣本前的步驟
打開樣本前,必須做好全方位的防護。在實驗室的潔凈室,汪博士穿上隔離衣、防護服、防護口罩、護目鏡、面屏、雙層醫用乳膠手套、防水靴套,每個步驟都不能有錯。
03
核對樣本信息
進入實驗室核心區后,先用75%酒精對送樣箱進行外表面消毒,消毒完畢后核對被檢樣本姓名、性別、年齡、編號等信息。
04
樣本滅活
接下來就是進行最“兇險”的操作——樣本滅活,使樣本不具有傳染性,同時提取病毒核酸。
05
PCR反應體系配制
走出核心實驗區,開始進行PCR反應體系配制,將提取的病毒核酸加入到核酸擴增檢測試劑中。
06
放置在ABI7500熒光定量PCR儀上
然后,將配制好的PCR反應物放置在ABI7500熒光定量PCR儀上。
07
開始核酸擴增檢測
在電腦上設置PCR反應條件,運行儀器,開始核酸擴增檢測。
08
檢測完成
實時關注檢測情況,大約1.5小時后,核酸擴增完成,進行檢測結果判讀。至此,該樣本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就算完成了,整個流程大概4小時。
拱北海關珠海保健中心建有“國家新發傳染病檢測重點實驗室”,是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并通過了國家CMA 認證和 CNAS 認可。該實驗室已建立的方法以及儲備的試劑可開展100多種病原體的監測和應急檢測,在珠海各口岸的傳染病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武漢出現新冠肺炎后,實驗室技術團隊迅速反應。就在1月11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序列公布的當天,莫秋華博士和汪海波博士就設計合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檢測引物和探針,建立了檢測方法,同時購置了商品化試劑盒,提前做好病毒核酸檢測準備。疫情暴發后,他們更是全天值守,與口岸一線關員協同作戰。目前,已完成了300余份旅客樣品的檢測。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任玉坤教授團隊研發出用于同時檢測多種疾病的緊湊型高靈敏度光熱RT-LAMP芯片,并基于此研制出便攜式多疾病核酸檢測設備,將助力30分鐘內實現疾病的現場精準快速診斷。相關成果發表于《......
近日,英盛生物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檢測系統(MALDI-TOFMS)YSEXT7900MD獲批上市,是繼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平臺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檢測平臺之后,英盛生物推出的又一......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質量評價要求》《醫用防護口罩》等7項英文版醫療器械國家標準,其中2項由北京市器檢院作為第一起草單位牽頭完成,5項由......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鼠疫等傳染病診療方案2023版的通知,制(修)訂了鼠疫、霍亂、炭疽、細菌性痢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紅熱、布魯氏菌病、黑熱病、水痘、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傳染病診療方案,......
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先進光學與光纖傳感技術團隊的彭偉教授和張揚副教授與中國計量大學合作,發展了一種基于傾斜光纖布拉格光柵(TFBG)的超靈敏核酸檢測系統,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生物傳感器與生物電子學》。......
新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核酸檢測已經遠離大部分人的日常。但就在2023年的1月17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了一則關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采購項目中......
1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中國政府將對從韓國來華旅客進行全員核酸檢測,能否提供具體信息?圖源:外交部毛寧表示,中方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以來,少數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
1月6日,據九派新聞視頻援引搜狐千里眼報道,近日,上海一街道組織居民模擬核酸檢測場景,引起廣泛關注。網傳的街道通知中提到,“‘核酸檢測’是2022年的代名詞,雖然令人一言難盡,但總也有些令人回味和動容......
“再過個幾十年,我該怎么跟后代解釋,‘核酸檢測員’這份工作呢?”短短兩年內,刁振軒經歷了生物公司實驗員、核酸檢測員和輔導機構生物老師三個身份的轉換。現在回想起來,短暫存在過的核酸檢測生涯總帶有魔幻色彩......
據澎湃新聞1月2日報道,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后核酸檢測需求的下降,全國多地已相繼取消社會面免費核酸采樣點。“提倡‘非必要不核酸’以來,社會面的核酸檢測量已呈現斷崖式下降現象。”近日,浙江省紹興市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