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上會”,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總裁李燕就收到了一份“大禮包”——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建議“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加強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這正是她期待的。
李燕所在的齊魯制藥曾四度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已經在腫瘤、心腦血管、精神神經系統等重大疾病領域建立了全覆蓋產品線,并拿下超過500件國家發明ZL。
代表醫藥行業發聲,李燕坦言,我國大多數藥企一直處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它們對國外醫藥巨頭所擁有的原始研發新藥懷著無比的憧憬,專門拿出巨額資金研發原創藥;但另一方面,仿制藥好用、好賣、風險小,各大企業受制于自身的情況而不得不依靠仿制藥支撐銷售。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甚至有企業自身開始輕視仿制藥,認為生產和銷售仿制藥是迫不得已,是沒有前途的。
李燕認為,創新藥是為了滿足臨床未能提供的用藥需求,同時能夠支撐產業創新發展;優質的仿制藥能夠滿足醫保用藥需要、確保廣大患者用藥的可及性。“不論是原創藥還是仿制藥,不惟‘身份論’,重視其臨床價值,不看‘身份’看療效。”
她舉了一個例子:去年,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全球明星藥物吉非替尼的國產首仿藥——伊瑞可上市。這種由齊魯制藥研制的藥物與原創藥療效相同,也促使進口原創藥的價格從每盒5000元直接降至2000元以下,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負擔。
深耕制藥行業多年,李燕認為,我國制藥產業,正在由“以仿為主”,向“仿創結合、以創為主”轉變,這是大趨勢。但作為“跟隨者”的中國藥企,要趕上西方制藥巨頭,還需要時間。因此,她建議,加快推進實施優質仿制藥在招標時與原創藥同組競價;將優質仿制藥納入醫保目錄;同時,要加強藥品ZL知識產權保護,鼓勵藥物的真正創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