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5-01-12 15:56 原文鏈接: 朱健康院士PLOS發表植物學新研究

      2015年1月8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朱健康課題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題為“An AP Endonuclease Functions in Active DNA Dimethylation and Gene Imprinting in Arabidopsis”。這項研究表明,APE1L蛋白和DNA磷酸酶ZDP是胚乳中FWA及MEA基因印跡所必需的,對于種子的發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擬南芥中,APE1L是活性DNA脫甲基途徑的一個新組件,可與ZDP一起調控基因印跡。

      本文通訊作者分別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朱健康院士和西班牙Córdoba大學的Teresa Roldán-Arjona。朱健康2010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2011年入選首批中央“千人計劃”頂尖人才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DNA甲基化是一種穩定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可調控基因組的許多方面,包括轉座子沉默和基因表達。在植物中,DNA甲基化可發生在CG、CHG和CHH基序中(H代表A、T或C)。擬南芥的DNA甲基化基因組圖譜顯示,基因體中的甲基化,主要是在CG序列中,而轉位子和其他富含重復序列的異染色質區域中的甲基化,可能存在于所有三種基序中。

      然而,大量CG甲基化在基因區域中的功能仍不清楚。DNA甲基化通常與抑制轉錄活性的組蛋白修飾有關。DNA甲基化模式是由甲基化和脫甲基化反應協調控制的。在擬南芥中,對稱的CG和CHG甲基化在DNA復制期間,可以分別通過DNA甲基轉移酶1(MET1)和染色質甲基化酶3(CMT3)維持。相反,不對稱的CHH甲基化不能被維持,是通過從頭合成甲基化酶2(DOMAINS REARRANGED METHYLASE 2,DRM2)重新構建的,DRM2酶可以通過RNA指導的DNA甲基化(RdDM)通路,被靶定到特定序列。DNA甲基化可被活性DNA脫甲基化途徑抑制,這些途徑包括DNA糖基化沉默阻遏1(ROS1)、得墨忒耳(DME)、得墨忒耳樣2(DML2)和得墨忒耳樣3(DML3)。

      ROS1、DME、DML2和DML3都是雙功能的DNA糖基化酶,它們通過去除5-甲基胞嘧啶(5-meC)堿基、隨后通過β -或β, δ-elimination使磷酸二酯骨架裂解,可啟動活性DNA脫甲基化作用。當β, δ-elimination發生時,會與3′-磷酸基團之間產生一個缺口。該課題組之前的研究表明,3′DNA磷酸酶ZDP可催化3′-磷酸基團轉換為 3′-羥基(3′-OH),從而使DNA聚合酶和連接酶活性能夠填補這個缺口。β-elimination產物,與blocking 3′-phosphor-α, β-unsaturated 乙醛 (3′-PUA)之間的缺口,也必須被轉換成3′-OH,以在DNA聚合酶和連接酶介導的單核苷酸插入或長片段DNA合成過程中完成脫甲基化過程。然而,在β-elimination通路ROS1和DME下游發揮作用的酶尚未確定。

      ROS1突變可導致RD29A啟動子驅動的一個熒光素酶報告基因以及內源RD29A基因發生甲基化和轉錄沉默。在數以千計的內源性基因組區域中,ROS1功能障礙也會引起DNA甲基化。在RD29A啟動子區和許多內源性基因位點上,Zdp突變也顯示甲基化。然而,RD29A啟動子區中由zdp 突變引起的甲基化,與ros1突變引起的甲基化不一樣高,許多ROS1靶標在zdp突變體中沒有發生甲基化。這些結果表明,在ROS1和其他DNA糖基化酶/裂解酶下游,有可能存在一種替代的、獨立于XDP的DNA脫甲基化分支途徑。

      雖然ROS1在幾乎所有植物組織中發揮功能,DME傾向于在雌配子體的中央細胞中表達,對于胚乳中的基因印跡調節是很重要的。在擬南芥中,印跡蛋白編碼基因包括FWA、MEA和FIS2,并且這個列表是可擴展的。因為DNA甲基化和印記基因母系等位基因的下調,DME的功能缺失突變可導致異常的胚乳和胚胎發育。DME也是雄配子體伴細胞中DNA脫甲基化所必需的。SSRP1——一個染色質重塑蛋白,被認為是基因印跡必需的另一個因素,SSRP1突變可引起類似于DME突變引起的母系致死表型。因此,在擬南芥中,很可能作用于5-meC DNA 糖基化酶/裂解酶下游的ZDP和其他蛋白,也影響基因印跡。但有趣的是,無論ZDP突變還是DNA糖基化酶/裂解酶下游其他DNA修復酶的突變,都表現出與缺陷基因印跡有關的發育表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擬南芥APE樣蛋白在ROS1產生的3′-blocking ends加工過程中的作用,并檢測了ape突變誘導的甲基化組變化。研究人員發現,純化的APE1L蛋白可以加工3′-PUA 末端產生3′-OH末端。APE1L也在3′-磷酸化末端到3′-OH末端的轉換過程中,表現出弱的活性。ape1l-1突變體在數千個基因組區域中顯示改變了的甲基化模式。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ape1l+/?zdp?/?突變體是母系致死的,因此所引發的表型類似于dme突變引發的種子敗育表型。印跡基因FWA和 MEA的母系等位基因是甲基化的,它們在這種異常雙突變種子胚乳中的表達水平降低。APE1L和DNA磷酸酶ZDP是胚乳中FWA及MEA基因印跡所必需的,對于種子的發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擬南芥中,APE1L是活性DNA脫甲基途徑的一個新組件,可與ZDP一起調控基因印跡。

    相關文章

    研究結果表明細胞暴露在缺氧條件下可能存在某種記憶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研究揭示一種新型殺手基因能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科研團隊揭示遺傳因素在母嬰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10月9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聯合武漢兒童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等多家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細胞》子刊《細胞基因組學》上以封面、專輯的形式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孕期生......

    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研發成功

    記者10月6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科學》雜志。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

    印遇龍等:基因編輯并不違背自然選擇規律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學者開發出基因結構注釋“拋光”工具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開發了一種基于基因共線性進行物種基因組基因結構注釋矯正的工具——SynGAP(Synteny-basedGenestructureAn......

    西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調控壽命新基因

    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記者9月9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進行研究,揭示了其調......

    解碼“基因寶藏”!科學家揭示海洋微生物基因資源利用潛力

    9月5日,記者在“千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項目”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庫建設及應用成果聯合發布會上獲悉,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等機構,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數據庫,......

    首個泛癌種伴隨診斷體外診斷試劑盒在美獲批

    ·NTRK和RET融合是該檢測支持檢測的兩種基因變化。這些特性支持該體外診斷試劑作為兩種癌癥藥物的伴隨診斷方法——拜耳(BAYRY.US)的Vitrakvi和禮來(LLY.US)的Retevmo。拜耳......

    西南大學家蠶團隊發現長壽新基因OSER1

    記者27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代方銀教授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研究揭示了其調控機制。該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得到人類受試者研......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