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占比至少將達10%。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
11日,由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聯盟)舉辦的“2018年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峰論壇”在海口召開。論壇上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核心觀點做出以上“保守”估計。
“氫是二次能源,作為能源載體具有顯著優勢。”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余卓平介紹,氫能具有零碳、高效、可作為能源互聯媒介和可存儲等多項特征,其廣泛應用將促進我國能源轉型升級。
“可以將2018年定義為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元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氫能聯盟理事長、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表示,原因之一就是隨著今年2月中國氫能聯盟的成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有組織、有計劃、有方向的集群攻關開始逐步形成。
不過報告指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既擁有優勢和機遇,也存在瓶頸和挑戰。一方面,中國是第一產氫大國,具有豐富的氫源基礎。另一方面,我國在氫能產業方面政策、技術與裝備、標準、法規等還不完善。此外,氫能儲運技術亟待突破、燃料電池技術與國外相比尚有差距、基礎設施匱乏等是我國發展氫能產業所面臨的挑戰。
報告認為,中國應利用現有資源優勢,迅速布局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加大產業鏈薄弱環節及關鍵技術投入,搶占戰略制高點。其具體建議包括推動國家級示范區建設、籌建國家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牽頭制定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鏈相關技術標準等。
2025年6月27日,中國國際綠氫及氫能應用產業高峰論壇在江蘇蘇州順利閉幕!本屆論壇以“聚焦綠氫產業生態,共筑氫能經濟未來”為主題,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綠色能源與生態環保分會聯合同巨傳媒共同主辦,得到......
6月28日,2025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第七屆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會議(NENS2025),在北京開幕。大會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主辦,聚焦“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前沿與應用”這一主題,......
為進一步深化能源保供、應急保障等領域重大問題和政策研究,更好支撐經濟運行調節工作,現就2025年度課題項目,向社會公開征集課題研究單位。具體事項公告如下:一、研究題目及要點(一)能源保供中長期合同長效......
在全球向綠色能源轉型的壯闊征程中,氫能以“終極清潔能源”的姿態,正從科研藍圖逐步變為產業現實。與聚焦技術阻礙的視角不同,氫能產業正以創新為槳、政策為帆,在挑戰中開辟出廣闊的發展航道。在制氫領域,技術突......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發展改革委(局),張家口市能源局,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有關單位: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組織開展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工作的通知》,現轉發給你們,請按照國家能源局通知要求,抓緊組織做......
目標●到2035年,四川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綠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初步建成國內主要綠氫供應基地,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具備四川特色的氫能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及綜合應用高地格局●形成“一集群......
氫能憑借清潔、高效、可持續等特性,成為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然而,當前氫能處理行業在技術層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在制氫環節,傳統與新興技術均存在瓶頸。以化石能源重整為主的傳統制氫方法......
2025年4月,國家能源局報告顯示,我國氫能年生產消費超3650萬噸,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占比超50%,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但亮眼數據背后,技術、成本、標準等深層挑戰亟待突破。我國雖形成三大產......
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球總增量的六成。但報告也指出,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
2025年5月12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辦,遠景科技集團、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協辦的“零碳產業園標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內蒙古、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