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4-04-07 14:05 原文鏈接: 智能制造的“大腦”迎來新時代

    工業自動化是工業的底座和最上游,從目前工業格局來看,我國在全球競爭中仍然較為薄弱,要發展新型工業化、新質生產力,實現工業自動化設備的自主可控是一條必然的道路。

    為了打破中高端市場國外品牌的壟斷,工業智能計算機(以下簡稱工智機)突出重圍,將計算與控制融為一體,實現了高端工業控制計算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為智能制造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相信工智機會成為工業的必備產品,以其為核心的工業計算基礎設施未來發展空間巨大。”3月28日,在中科時代產品戰略發布會暨可計算制造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如是說。

    迎頭趕上,占領制高點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是國家經濟命脈所在,更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擁抱千行百業,智能制造在各個領域、各個場景中蓬勃發展。

    不過,一些問題也相繼顯現。例如,隨著工業的發展,傳統工業控制層難以跟上應用端與算法端智能化的步伐,存在明顯的錯配。

    “以前比較簡單的控制算法、應用軟件,現在變得越來越復雜,植入了很多工藝的、人工智能的算法,以及更多軸的復雜運動控制算法,它需要一個性能更強大,能夠和這些應用所匹配的計算終端來完成。這就類似于微信需要運行在智能手機上才能發揮優勢,而不是運行在功能手機上。”中科時代CEO馬君說。

    目前工業控制發展迅速,工業自動化加速迭代,也更聚焦于智能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其應用場景也更加寬泛。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認為,當今智能自動化的應用重點是高端裝備制造。“我國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最重要的是要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裝備制造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李國杰表示,人工智能這幾年非常火,主要體現在與消費者互動的虛擬世界,大模型主要用于文字、圖像和視頻的生成。今后五至十年的浪潮將體現在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現實世界,構建實體空間智能體系,廣泛賦能各種實體經濟的應用場景。

    “我們要打造算力-數據-知識-模型一體化平臺,大幅度縮短高端復雜產品的研制周期和生產周期,提高我國實體經濟的競爭力。這一波要迎頭趕上,爭取占領制高點。”李國杰指出。

    從零到一的工智機產品問世

    工業的技術壁壘和知識壁壘非常高,搶占制高點很艱難。數年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就有了相關技術的沉淀。經過5年多的科研攻關,科研團隊積累了包括實時操作系統內核、虛擬化、算法以及專用處理器等方面的技術,實現了工智機早期的原型。

    “在這些科技儲備的基礎之上,2022年創建了中科時代公司,推動產品化和商業化。”馬君介紹,“類似手機和汽車的計算機化,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工業自動化的計算機化,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躍遷機會,工業計算終端,是繼手機和汽車之后的第三大計算終端。”

    在論壇上,中科時代發布新一代工智機,該計算設備整合了PLC、工控機、運動控制器、運動控制卡、工業網關和邊緣服務器的全部功能,將“定制硬件+封閉軟件”推向“統一硬件+智能軟件”。

    具體而言,就是在統一硬件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雙域操作系統,通過非實時域實現上位機的計算功能,實時域實現下位機的控制應用,使計算和控制可以在一套平臺里完成。

    與傳統架構相比,其優勢有哪些?

    “可以實現高速高精度的機械運動控制,有利于實現高端制造;而且能讓硬件成本大幅下降;編程的開放性,提升編程效率;由于實時域的存在,可以保護重要程序不被中斷。”馬君介紹。

    中科時代高級產品總監李小寧強調,工智機產品體系能夠帶給用戶三大價值,“一是簡化控制系統;二是縮短開發周期;三是通過深度融合IoT技術,提高用戶遠程運維效率。”

    除工智機外,工業操作系統MetaOS,統一、開放的工業編程平臺Metafacture,全新設計新一代插片式IO,SV系列伺服等軟、硬件產品也在論壇上同步發布。

    會上展示的其中一臺工智機

    工智機的應用場景展示 張晴丹攝

    需求量大,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自動化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一項關鍵性技術,而智能自動化在整個工業領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工智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應用到電力、冶金、航天、農業、交通等各領域。”王耀南說。

    工智機是計算機科學和工業自動化的深度融合。中科時代聯合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韓銀和表示,工智機通過將計算與控制融為一體,使制造更智能、更可靠、精度更高,有望成為智能制造的“大腦”。

    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重要的驅動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誰掌握了科技創新的主動權,誰就能占據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王耀南指出,現在的工業控制系統都是在運動控制、過程控制,而且大部分控制只能做到電氣化控制2.0,正在走向計算機網絡控制3.0,未來要做到智能自主化控制4.0,才能真正滿足智能社會和智能裝備的需要。

    不過,關于高端工業控制計算的科技創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過去講操作技術(OT)和信息技術(IT)兩張皮,其融合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題。智能控制的OT主要解決一致性問題,IT主要解決完備性問題。“目前一些制造公司的無人車間還是靠人操作,說明完備性不好,這也是工智機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李國杰說。

    “目前正處在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我們要努力打破原有封閉壟斷的工業體系,構建一個開放、協同、智能的工業體系。我們會堅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市場需求,面向未來需求,推動國家工業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馬君說。

    相關文章

    智能制造加速賦能北京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京城東南,小米汽車超級工廠里,超過700個機器人上崗讓壓鑄、沖壓等關鍵工藝100%自動化,200多道關鍵工序實現了對產線質量的精準監控,全球領先的一體化壓鑄產線將72個零部件打造為1個整體……智造產線......

    2025年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

    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情況。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1%,環比增長0.22%。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分行業看,4月份,41......

    《工業智能創新發展報告(2024—2025)》藍皮書編制啟動會召開

    2025年4月11日,《工業智能創新發展報告(2024—2025)》藍皮書編制啟動會在上海召開,圍繞藍皮書編制工作開展座談交流。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毛俊鋒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

    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將制定行業標準1800項以上

    記者8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根據日前印發的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今年將圍繞健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完善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標準研究,制定行業標準1800項以上,組......

    東軟“添翼”解鎖醫療健康智能化全系解決方案

    日前,東軟正式發布“添翼”醫療健康智能化全系解決方案,涵蓋8個醫療行業賦能體。這是東軟基于“融智”解決方案智能化實施框架,深度融合全新客戶需求與前瞻業務洞察,以智能化、數據價值化為核心驅動力,對醫療業......

    “工業味精”突破18萬元/噸銻價能否持續“狂飆”

    突破17萬元/噸不到一周,銻價再創歷史新高。3月10日,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銻業分會(下稱“銻業分會”)消息,99.65%純度銻錠平均報價從3月6日的17萬元/噸突破至18萬元/噸。同時,海外銻價持......

    我國牽頭制定!工業過程控制的“黑匣子”有新國際標準了

    由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IEC63206《工業過程控制系統記錄儀試驗和性能評定》近日正式發布。該標準是當前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用記錄儀標準的一次重要革新,旨在為各類記錄儀技術規范建立統一基礎,推動全球制造......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發布“2024年度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十大新聞”

    12月30日,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組織評選的“2024年度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十大新聞”在京發布,內容涵蓋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戰略、增儲上產、科研鉆探、轉型發展、數字化建設等方面。據悉,此次評選歷時1個月,由2......

    11月工業增速穩中有升高技術制造業和產業投資表現突出

    2024年12月1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負責人付凌暉出席會議,詳細介紹了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工業生產一直是......

    由點向面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理論框架探析

    一、研究背景在供應鏈環境下,工業產品從生產到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的全過程需要由供應鏈網絡的成員企業共同完成,工業產品質量客觀上是由供應鏈網絡上全體成員共同保證和實現的,也就是說工業產品質量的形成和實現過程......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