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網公布了2023年(第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的4位獲獎者。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因在剪接體相關遺傳病方面的貢獻獲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公告中表示,施一公因在解析酵母剪接體和人源剪接體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以及闡明RNA剪接的工作機理方面作出的開拓性研究而獲獎,該項研究為合理設計相關遺傳疾病的療法開辟了道路。
據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由UNESCO和赤道幾內亞于2008年設立,以支持《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現。該獎項的核心目標是鼓勵研究、加強研究者之間的合作,以及強化生命科學領域卓越中心(CELS)的網絡,以加速世界各地的科學進步。
此前,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李蘭娟分別于2019、2022年獲得該獎項。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因在寄生蟲病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而獲獎。她和團隊成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抗瘧疾治療方法——青蒿素,并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治療了成千上萬的瘧疾病人。自本世紀初以來,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推薦以青蒿素為基礎綜合療法作為瘧疾的一線療法。
2022年,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斷與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因在傳染病(包括新冠肺炎、流感和重癥病毒性肝炎)方面的創新方法而獲獎。她發展了微生態學理論,強調微生物組的意義。此外,還創造出一種獨特的人工肝臟,改善了嚴重肝病和肝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
9月25日,《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4)》在京發布。該報告由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組織撰寫,已于9月22日至23日在第79屆聯合國大會未來峰會期間向與會各國代表發......
“今年進入本科‘創新班’改革試點的第三年,報名人數比去年翻了一番,表明西湖大學這一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正在受到社會各界更廣泛的關注、認可和支持。”8月4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本科生開學典禮上致辭,歡......
施平。微信公眾號“新四軍紀念館”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施一公先生處獲悉,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
近日,聯合國治理塑料污染的新一輪談判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的談判代表齊聚,繼續討論制定新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塑料污染國際條約。據《自然》報道,這是該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該條約制定而召開的......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綜合開發利用生物質資源、發展生物基經濟已經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和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全球生物基經濟評估:為綠色未來協同推進政策、創新與可持續......
次要剪接體負責U12型內含子的剪接,由5個小核RNAs(snRNAs)組成,其中只有一個與主剪接體共享。2024年3月14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及萬蕊雪共同通訊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
日前,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多位專家參加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基于全球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及我國的重點研究方向,當前至2035年我國產業發......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迪拜舉行,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展現出積極的力量,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緊迫挑戰貢獻了決心和智慧。國際能源署(IEA)主席法蒂赫·比羅爾表示,中......
6月10日,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開幕,眾多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研討生物醫藥技術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專家的主旨演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1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