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09-04 16:48 原文鏈接: 新研究稱世界低估中國對全球科學的貢獻

      據國外媒體報道,通常來說,隨著一個國家越來越富裕,其在科學研究方面也越來越見長。那么中國正在崛起為一個科學大國就不足為奇了。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很快就做到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中國在全球科學產出中所占的份額,目前已遠遠超過其在全球經濟產出中所占的份額。

      這項研究由南京大學的謝慶南(Qingnan Xie,音譯)和美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NBER的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共同完成,他們認為世界一直低估了中國對科學的貢獻。到目前為止,在國家級水平上衡量科學平貢獻的方式是基于有多少科學論文的作者在某個特定的國家有地址。但這項新研究認為,使用地址無法解釋中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大學工作期間撰寫論文的情況。

      論文作者發現中國研究人員現在比其他人發表更多的科學論文。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科學論文發表作者中有中文姓名或地址。如果算上中文論文,這一數字將躍升至37%。相比之下,中國對全球GDP的貢獻約為15%。

      評論家指出,單憑論文的數量去衡量貢獻度是不夠的。其中許多論文發表在質量較差的期刊上,因此對科學進步的貢獻不如發表在頂級刊物上的研究論文。但謝和弗里曼指出,中國科學研究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衡量研究質量的一種方法是看看有多少其他科學論文引用了一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2000年,全中文地址論文被引用的次數約占全球平均水平的30%,此次研究指出,“這意味著這些論文對全球科學研究的影響甚微。”到2013年,全中國地址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增加到全球平均水平的70%。另一種衡量質量提升的方法是看全中國地址論文在全球論文引用量中所占的比例,其從2000年的7.4%上升到2013年的19.5%。

      中國科學的研究質量也可以通過它對世界頂級期刊《科學》和《自然》的貢獻來衡量。在這兩本期刊中,發表的全中國地址論文在2000年至2016年的增長都是驚人的。

      在世紀之交,中國還是世界上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然而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就成為了科學超級大國,這在科學史上是一個顯著的發展。”作者總結道。“在美國向加州擴張時,給美國人的建議是’年輕人,向西走,與國家一起成長’,現在,除非發生巨大的變化,否則科學將向東發展,與中國一起成長。”

      可以肯定的是,這項研究只是一份工作報告。它還需要經歷一個同行評議的過程。例如為了闡釋中國學者的貢獻,謝和弗里曼在論文中假設,凡是有中國傳統名字和姓氏的人都來自中國(因為許多海外華人取了西方的名字)。如果這種假設經不起推敲,中國對全球科學的貢獻可能會有相應減少。


    相關文章

    中方稀土出口管制扼住美軍工命脈美國被曝要去深海非法挖稀土

    中國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了美國相關行業的恐慌。英國媒體爆料稱,美國計劃加大深海開采金屬結核,進行替代。美擬囤積海底金屬應對稀土稀缺據英國《金融時報》12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

    近2000名美國頂尖科學家發表聯名公開信,向公眾發出“SOS”求救信號

    據報道,3月31日,近2000名美國頂級科學家聯名發布公開信,稱美國研究界遭“恐懼的氛圍”“摧毀”。這封公開信署名者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的成員,還包括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公開信指出,簽署......

    關于開展2025年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備案年度檢查工作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加強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備案的事中事后監管,按照國防科工局統一部署,我辦現組織開展2025年武器裝備......

    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根: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隱患要除

    “現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了,高校要引起重視,想辦法去破解。”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出,高校教學工作事關......

    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彭壽:提升“大科學裝置”創新效能賦能新質生產力

      作為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專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科技委主任彭壽自履職以來,持續聚焦材料創新及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建言獻策。今年全國兩會,彭壽再度圍......

    我國已到能夠且應該出現頂級科技期刊階段

    “很可惜,作為科技期刊出版大國,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類似《自然》和《科學》那樣的國際頂級期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委員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國內期刊與國際頂級期刊的差距主要是在影響力上。中......

    亞洲高山區442個冰湖水位年際變化整體處于動態平衡

    亞洲高山區發育著規模僅次于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其形成冰湖的水位年際怎樣變化?如何影響環境和下游地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極觀測與大數據團隊聯合中外合作伙伴,最新完成“亞洲高山區冰湖水位空間格局與變......

    研究發現狗狗與人共享“肥胖基因”

    不僅人類會遇到肥胖問題,狗狗也會。據法新社報道,在美國《科學》雜志6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收集241只拉布拉多犬的口水樣本并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一種名為DENND1B的基因與寵物狗肥胖......

    全國政協委員呂愛輝:加大畜牧科研投入健全產學研聯合育種機制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我國物質科學研究再添“利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通過驗收

    小于1毫開爾文的極低溫,相當于宇宙的背景輻射溫度的幾千分之一;300吉帕斯卡的超高壓已接近地心壓力;達到26特斯拉的全超導磁體強磁場,比地球磁場高出幾十萬倍;不足100阿秒的超快光場,成為捕捉千萬億分......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