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2-25 17:31 原文鏈接: 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紅斑狼瘡

    新生兒紅斑狼瘡(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是母體自身抗體通過胎盤引起的臨床綜合征,NLE包括幾種主要的臨床表現:完全性先天心臟傳導阻滯和皮膚狼瘡最常見,肝膽疾病、血液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受累也可能發生。NLE一般預后較好,但出現嚴重系統損傷需引起高度關注并及時處理。現報告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收治的1例NLE換血治療難治性肝功能不全患兒的臨床表現、治療及隨訪結果,為臨床提供參考。


    臨床資料


    患兒,女,小于胎齡兒,出生后因"全身散在瘀點、瘀斑20 d"住院治療。查體:體質量2.32 kg,全身散在淡紅色皮疹。自身抗體初篩:抗核抗體(滴度)陽性(11 000)、抗干燥綜合征抗原A(SSA)抗體陽性(++)、抗干燥綜合征抗原B(SSB)抗體強陽性(+++);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心臟彩超:房間隔缺損(2.9 mm);心肌酶譜無異常。


    患兒母親檢查結果:自身抗體初篩:抗核酸抗原抗體(ANA)、抗SSA、抗SSB均為陽性(+),紅細胞沉降率73 mm/1 h。


    患兒診斷為NLE,予口服羥氯喹5 mg/(kg·d),靜脈滴注甲潑尼龍2 mg/(kg·d)治療,住院期間患兒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117.6 U/L,丙氨酸轉氨酶(ALT)111.3 U/L,故予復方甘草酸苷10 mg/d,還原型谷胱甘肽50 mg/(kg·d)治療,病情平穩出院。


    患兒2個月7 d時門診復查肝功能:AST 371.2 U/L,ALT 398.3 U/L,建議住院治療。

    查體:體質量3.25 kg,顏面部可見少許紅色粟粒樣皮疹,心肺腹無明顯異常。

    血常規:白細胞3.20×109/L,紅細胞3.49×1012/L,血紅蛋白104 g/L,血小板總數273×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計數0.87×109/L,肝功能:AST 371.2 U/L,ALT 398.3 U/L,γ-谷氨酰轉氨酶(γ-GT)260 U/L。


    入院診斷:(1)NLE;(2)肝功能不全。予丙種球蛋白1 g/kg治療1 d,甲潑尼龍5 mg/(kg·d),口服羥氯喹、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7 d,后改為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復方甘草酸苷等治療。住院期間多次肝功能檢查均明顯異常,最高達AST 772.9 U/L,ALT 708.7 U/L,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考慮換血療法治療。采用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抽注法換血:由外周小動脈輸入血液,由右側股深靜脈排血。共計輸入130 mL新鮮冰凍血漿,320 mL懸浮少白紅細胞,換出全血388 mL,換血速度2 mL/min。換血期間患兒心率101~128次/min,血壓35~78 mmHg/74~110 mmHg(1 mmHg=0.133 kPa),換出血量168 mL時血糖7.3 mmol/L,血鈣1.21 mmol/L,換血結束時肝功能:AST 35.8 U/L,ALT 71.8 U/L,γ-GT 51.1 U/L,自身抗體:抗SSB抗體弱陽性(+),余均為陰性,血常規無異常,患兒病情平穩出院,定期復查,復查血常規結果見表1。


    患兒出院2個月后復查肝功能:AST 56.0 U/L,ALT 121.8 U/L,γ-GT 112.4 U/L;出院3個月后復查肝功能:AST 26.0 U/L,ALT 48.4 U/L,γ-GT 57 U/L;確診NLE 3個月(換血治療后1個月)后復查自身抗體:除抗CENP-B陽性(++)外,余均為陰性,肝功能正常,血常規正常。患兒出院后隨訪1年6個月,無特殊不適,患兒母親于外院診斷為"結締組織病",口服藥物治療,每3個月隨訪1次,最近1次隨訪血常規及紅細胞沉降率均正常。


    表1.新生兒紅斑狼瘡患兒換血后血常規檢查結果

    討論


    NLE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狼瘡樣皮疹和/或心臟傳導阻滯,最早由Mccuistion和Schoch在1954年報道。據統計,在美國新生兒中NLE發生率約為1/20 000,女童和早產兒則更高,我國對其發病率的統計尚未見報道。NLE的發病機制并不確切,目前主要認為母體抗SSA、抗SSB抗體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誘導組織損傷,也有病例顯示由母體U1RNP抗體導致。患兒母親可能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也可能在分娩時完全正常。NLE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心臟、血液和肝臟等多器官損傷,可單獨或合并出現。NLE皮膚受累在出生后數周即可發生,大多在面部及頭皮,全身均可受累。NLE心臟病變主要為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和心肌病,與NLE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相關,早期識別和及時處理至關重要。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可伴隨輕度肝大和脾大。血液系統受累時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最常見,但幾乎都是無癥狀性的。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時可出現腦積水、非特異性白質變化、基底核鈣化等,NLE罕見表現為軟骨發育不全。


    來自母體的抗體半衰期約為6個月,患兒肝臟受累的表現常為一過性,待母體的抗體自然消失后可恢復正常,但國內有報道NLE患兒隨訪過程中再次出現肝功能損害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8,9]。本例患兒系小于胎齡兒,患兒肝功能損傷程度重,持續時間久,若不及時處理對患兒損傷大,且增加患兒遠期并發癥的風險,故盡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療。


    狼瘡患者病情危重或經過多種治療無效,可采用血漿置換快速清除血漿中循環免疫復合物、游離的自身抗體、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成分,降低血漿中抗體滴度,緩解病情。本例患兒年齡小,體質量低,循環血量少,可采用全血置換。需注意,換血治療對機體內環境的平衡有較大影響,維持內環境穩定是換血成功的關鍵。換血后常見并發癥有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電解質紊亂、血糖、血氣、血紅蛋白、血小板異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換血前、中、后的監護和各項生化指標的監測,加強生命體征監護,及時發現和糾正異常情況,降低換血風險。


    本例患兒出院后共隨訪18個月,隨訪中肝功能及自生抗體均正常,血常規基本正常,疾病恢復良好,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目前,換血療法治療NLE尚無類似報道,可為治療NLE并難治性嚴重的臟器損害提供一種選擇,有關換血指征、注意事項、效果及遠期預后仍需進一步研究。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