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診斷出抑郁癥可能會使老年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
這項研究24日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病學卷》(JAMA Neurology)。研究人員從1977年到2018年,對超過140萬名丹麥成年人進行了定群研究。研究根據教育、收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藥物濫用障礙和雙相情感障礙等因素進行了調整。
研究結果顯示,確診為抑郁癥的男性和女性患癡呆癥的風險均增加了一倍以上,且男性高于女性;無論抑郁癥是在早年、中年還是晚年被診斷出來,患癡呆癥的風險都持續存在。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流行病學家兼神經病學主治醫師霍莉·埃爾瑟(Holly Elser)表示,晚年的抑郁癥通常被認為是老年癡呆癥的早期癥狀,此前許多研究都將兩者聯系起來。但最新研究表明,早年和中年的癡呆癥風險與抑郁癥診斷之間也存在聯系。
埃爾瑟說:“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抑郁癥不僅是癡呆癥的早期癥狀,而且還會增加患癡呆癥的風險。”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劉霞)瑞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抗炎飲食可降低人們罹患癡呆癥的幾率,且心臟病患者受益更大。相關論文發表于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志·開放網絡》。抗炎飲食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通過綜合分析多項證據,將高膽固醇和視力喪失列為癡呆癥的兩大新增危險因素。相關論文發表于7月31日出版的《柳葉刀》雜志。早在2020年,科學家就確定了12個癡呆癥風......
癡呆癥的鑒別診斷一直是神經病學中的一個挑戰,由于各種病因在癥狀上的重疊,這一過程顯得尤為復雜。然而,準確的鑒別診斷對于制定早期個性化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7月4日NatureMedicine的報道“AI......
人類的大腦只有3磅多重,但也許是人體中、甚至是宇宙當中最復雜的系統之一。在這個三磅重的“宇宙”中,成萬億的電信號和化學信號交織在一起,賦予了我們情感、意識、記憶和認知。近幾十年來,神經生物學在對外界感......
認知功能障礙和抑郁癥狀往往在老年人中同時發生。早年抑郁癥被證明是癡呆癥的一個危險因素,而晚年抑郁癥可以被認為是癡呆癥的前驅癥狀。相反,認知功能障礙或癡呆癥也可能歸因于抑郁癥狀。這表明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
認知功能障礙和抑郁癥狀往往在老年人中同時發生。早年抑郁癥被證明是癡呆癥的一個危險因素,而晚年抑郁癥可以被認為是癡呆癥的前驅癥狀。相反,認知功能障礙或癡呆癥也可能歸因于抑郁癥狀。這表明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
在老齡化社會中,癡呆癥死亡率悄然攀升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議題。而地中海飲食中的瑰寶——橄欖油,再次被科學界聚焦。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AMANetworkOpen上題為“ConsumptionofO......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教授賈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龔啟勇團隊在《生物精神病學》上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傾向與腦結構協變網絡異常的表達模式相關。抑郁癥的高致殘致死率與自殺意念和行......
香港大學醫學院6日表示,其醫學團隊在抑郁癥藥物研發領域取得突破性科研進展,即首次揭示了腸道菌群代謝物——高香草酸具有緩解抑郁癥的作用,為抑郁癥治療提供了全新策略方向。港大醫學院終身講席教授賈偉及其科研......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神經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單劑量基因藥物,可以阻止小鼠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和額顳葉癡呆(FTD)的進展。該團隊認為,其方法甚至有可能扭轉致命疾病的一些影響,并認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