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5-12-28 15:30 原文鏈接: 戒煙困難?基因或許是原因

      那些嘗試戒煙卻失敗的人,或許可以將其歸咎于自身的DNA。

      上圖為DNA的雙螺旋結構,它由四種編碼單位(A,T,C,G)組成,顏色分別為粉色,橙色,紫色和黃色 來源: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擁有與大腦獎賞系統相關的特定基因型的人更有可能戒煙成功。與攜帶其他基因型的人相比,擁有這種幸運基因型的人更易擺脫煙癮。

      根據研究者們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的研究,這種基因變異帶來的益處只在高加索人種身上得到證實。而東亞人種的三種基因型對戒煙的作用沒有差異。

      研究作者沒有足夠的數據表明,對于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來講,該基因變異是否會影響他們戒煙的能力。

      涉及該研究的基因被稱為ANKK1。它剛好位于DRD2基因旁邊,后者能幫助大腦識別多巴胺。多巴胺由大腦分泌,是一種能加強有益行為(如飲食、性交等)的神經遞質。包括尼古丁在內的成癮物質也能使多巴胺的水平攀上高峰。

      位于 ANKK1基因上被稱為Taq1A的基因片段或能影響DRD2基因的功能。人們從父母那兒分別遺傳到Taq1A基因的A1型或是 A2型。這意味著共有三種可能的基因型:A1/A1型,A2/A2型,或A1/A2型。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綜合了1994至 2014年間共23項已發表的研究數據,分析了這三種基因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這些研究納入了11151名既往或現正吸煙的人,他們或曾接受某次調查或有隨訪記錄。所有的人都同意研究人員檢測他們的Taq1A基因的類型。

      就戒煙方面的話,起作用的基因型是A2/A2。在高加索人中,與攜帶其他兩種基因型的人相比,A2/A2型的人戒煙的可能性更高,但精確的比率還是個未知數。

      分析樣本中的高加索人A2/A2基因型最普遍,62.5%的人為該基因型。而在亞洲人中,這一比例僅為39.1%。研究沒有分析非裔或拉丁裔該基因型的數據。

      作者寫到,該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根據人們的基因型研發個體化的戒煙藥。

      吸煙在全球范圍內是導致死亡的“頭號殺手”,而吸煙本可以預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的統計,吸煙可導致每年近六百萬人死亡。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數據表明,在美國,吸煙每年奪去了480000人的生命,這其中包括42000名二手煙受害者。

    相關文章

    史無前例突破!讓蛋白像DNA那樣精確配對形成雙螺旋結構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蛋白經設計后能夠精確地配對和結合在一起,就像DNA分子相互配對形成雙螺旋一樣。這種技術能夠設計蛋白納米機器以便潛在地協助診斷和治療......

    為何構成生命藍圖的是DNA,而非RNA?Nature子刊改寫教科書

    一項新研究首次顯示,RNA堿基移動時整個結構會瓦解,而DNA則可以任意扭曲和改變形狀來彌補化學損傷,這也解釋了為何DNA是遺傳信息的主要儲存庫,而不是RNA。相關結果于8月1日發表在《NatureSt......

    戒煙困難?基因或許是原因

    那些嘗試戒煙卻失敗的人,或許可以將其歸咎于自身的DNA。上圖為DNA的雙螺旋結構,它由四種編碼單位(A,T,C,G)組成,顏色分別為粉色,橙色,紫色和黃色來源: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一......

    天津大學最新文章:酵母基因組工程

    生物通報道:釀酒酵母染色體的人工合成突破了真核生物基因組重新設計與合成,將引發基因組工程研究新的高潮.近期來自天津大學系統生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以酵母基因組工程為例......

    RNA中也有雙螺旋結構或可構建出生物納米機械

    poly(rA)雙螺旋結構1953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自此,科學界掀起了一場對這個生命體最基本構建模塊進行圖繪、研究和測序的革命。DNA對代代相......

    DNA雙螺旋結構發表60周年:一頁紙改變人類

    一頁紙改變人類的例子不多見,但1953年4月25日《自然》雜志上的那篇經典論文就是。詹姆斯·沃森與弗朗西斯·克里克,在現在看上去實在挺短的一則文章里提出了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結構的雙螺旋模型。如......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