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簡稱“中科大”)獲悉,由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王堅帶領的團隊及其合作者共同研制的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目前已在南極投入運行。
據了解,王堅團隊聯合該校天文系副教授朱青峰以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天文學研究室,從2015年12月就開展了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的研制工作,并根據不同紅外探測器的特點,進行了多個版本的設計和測試,解決了微弱信號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等關鍵技術,首先在2016年基于銻化銦(InSb)探測器完成了J,H,K波段的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并完成了實驗室樓頂測試,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的儀器雜志《科學儀器評論》上。
根據銦鎵砷(InGaAs)探測器在J,H,K波段上的探測優勢,研究團隊在2017年基于InGaAs探測器完成了面向南極的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的研制,并于2017年7月在西藏阿里觀測站進行了試觀測,獲得首批阿里的近紅外天光背景數據。
在此基礎上,2018年,研究團隊針對南極極低溫度、高海拔、低氣壓、電力困難等極端條件,對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的光學、低噪聲讀出電子學、結構和電控、自動觀測等進行了相應改進,并于2018年11月隨“雪龍”號科考船前往南極,2019年1月23日在南極昆侖站安裝成功并投入運行。
為響應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各部委“科技服務團”的各項工作安排,提高廣大科學技術人員近紅外光譜分析應用技術水平,掌握前沿行業信息、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近紅外光譜技術服務平臺擬定于2023年11月9日舉......
近日,我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高效快速的太陽光合成。紅......
奧譜天成一直致力于光譜解決方案的應用開發,基于高端光譜儀器國產化的目標,當前已完成拉曼光譜儀、光纖光譜儀、高光譜成像儀和地物光譜儀等產品線的全系列開發,并且已全方位應用于各行各業,“國產引領世界”也是......
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1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離子所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空穴型近紅外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作物品質智能感知團隊開發出新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研究發現,通過近紅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譜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質光譜定量分析的精度。相關研究結果已被......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智能檢測與裝備研究室IDE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艱苦攻關,創新性提出了高負載大可變量程的大型圓柱度測量新方法,并依此方法研發出大型圓柱度測量儀。圓柱度是精密回......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9月27日-29日,第十九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1)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海洋光學作為世界領先的光學解決方案提供商,今年是第六次參加BCE......
當前,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nm)熒光成像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腫瘤術中精準切除等臨床轉化方面展現出應用前景。相較于近紅外一區(NIR-I,700-1000nm),近紅外二區熒光成......
參宿四神秘變暗事件曾引發輿論熱議,眾人紛紛猜測,參宿四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然而,最新研究卻否定了這一猜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從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獲得的高分辨率近紅外光譜進行了分析,......
2021年2月18日,FOSS宣布推出ProFoss?2,這是一款先進的在線近紅外(NIR)分析儀,可幫助食品和農業生產者在黃油、豆粕、肉、新鮮奶酪等產品的生產中充分利用資源。ProFoss?2通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