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裝置圖
日前,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于碳納米X射線發射源的CT系統研發”課題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碳納米管薄膜,成功地獲取首張X射線二維成像圖。專家組認為這是我國在碳納米管X射線源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成果。
據介紹,碳納米管X射線源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被認為是具有革命性的新型X射線源。碳納米管X射線源創新性地用碳納米管場發射陰極取代熱陰極,從而使該X射線源具有可控發射、高時間分辨、低功耗且易于集成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將給X射線CT帶來結構上的突破。其中,最具潛力的方向之一即基于碳納米管X射線源陣列的靜態掃描CT。該CT以電子式的掃描取代傳統的機械轉動來獲取不同角度的圖像,可消除機械轉動帶來的成像偽影,縮短掃描時間,從而減少病人的輻射劑量,提高CT掃描的圖像精度。
經過近兩年的技術攻關,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醫工所勞特伯醫學成像中心研究團隊制備出性能優異的碳納米管薄膜并研制了基于新光源的X射線成像系統。自主研發的碳納米管薄膜發射電流密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制的X射線源成像系統獲得了首張X射線二維成像圖。團隊目前正在進一步提高陰極穩定性、優化射線源結構,以期開展CT的三維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俊峰團隊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性測量系統,構建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肝纖維高效診斷的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納米探針。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患病率較高的代......
3月21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在北京懷柔科學城通過國家驗收。該設施是“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為生命科學研究和重大疾病診治提供全尺度、多模態的成像技術......
從骨折診斷到復雜的腫瘤篩查,再到心血管、神經系統疾病的檢測,放射(影像)已經成為醫生診斷疾病的得力“工具”。它借助各類成像技術,如X射線、超聲波、磁共振等,把人體內部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幫助醫生準確判......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我國首顆大視場X射線天文衛星——“天關”衛星研究取得新進展,捕捉到罕見的X射線雙星系統。“天關”衛星搭載的寬視場X射線望遠鏡在鄰近的星系——小麥哲倫云內,捕捉到來自一對......
廣中醫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一)中標,單套成像質譜系統13499300元,STANDARDBIOTOOLS品牌中標。一、合同編號中醫科創合同2024037二、合同名稱廣中醫國家醫學攻關產教......
河圖洛書這一神秘圖案被喻為“宇宙魔方”,是遠古時代中國人按照星象排布時間、方向和季節的辨識系統,像陰陽八卦圖那樣探究著世界萬物的奧義。8日,上海交通大學宣布:以“洛書”命名的一臺超長多模式中子小角散射......
政府采購意向公告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2024年11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凱研究組在《自然-方法》(NatureMethod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VolumetricVoltageImagingofNeuronalPopulat......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凱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三維光場顯微成像技術,顯著提升了神經元電壓光學成像的通量,能夠對小鼠腦三維神經網絡中數百個神經元的膜電位進行高速同......
制出清潔氫氣的同時發現3D石墨烯(顯微鏡圖)。圖片來源:Lyten公司CAPist-L1材料呈現多孔的透氣結構。圖片來源:西湖大學從空氣中捕獲電力(藝術圖)。圖片來源:Thecooldown網站德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