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07-08-24 12:10 原文鏈接: 我國建立世界“植物環肽”化學研究坐標系

    經過15年的系統研究,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和譚寧華研究員為首的研究團組,共發現植物環肽79個,為世界植物環肽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化學研究體系,樹立了該領域的研究標桿和坐標系。
     
    1991年,譚寧華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利用從江蘇帶回的中藥太子參進行實驗時,偶然獲得了兩個任何對照圖譜上都沒有記載的結晶體。
     
    在周俊院士的指導下,譚寧華及其同事,通過查閱文獻、實驗推導,確定這兩個物質為“太子參環肽A和B”,由此揭開中國科學家開展植物環肽研究的序幕。
     
    “植物環肽是一類重要的植物代謝產物。”項目負責人之一譚寧華博士說,但世界化學領域研究植物環肽僅有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
     
    經過15年的系統研究,植物環肽研究已成為天然產物化學的一個新領域,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周俊院士和譚寧華研究員為首的中國科學家,成為了該領域的“領頭軍”。
     
    據譚寧華介紹,世界上目前已發現500多個環肽,中國發現110多個,占23%,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這一研究團組一共發現79個,占全國的70%多,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此外,該研究團組還建立了完整的植物環肽化學研究體系,建立了植物環肽的薄層化學檢測新方法;在國際上提出了植物環肽結構骨架新的系統分類方法;提出了植物環蛋白為原生代謝產物,而其他植物環肽屬非直接基因產物,可能通過多酶途徑合成,為次生代謝產物的新觀點。
     
    “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此后研制諸如治療腫瘤、免疫、鎮靜、抗菌等方面的新藥,奠定一定的科研基礎。”譚寧華博士說,“利用環肽分子研究生物體系進化的關系,對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之間進化進行理性思考,找到環肽的“生物角色”,這才是研究的終極目標。”

        今年3月,譚寧華和周俊院士共同撰寫的“植物環肽”于美國《化學評論》在線發表。該文共56頁,引用347篇文獻,系統全面地總結了近120年,特別是近50年來植物環肽研究的整個發展歷史和取得的重要進展,內容涉及植物環肽的概念、歷史、綜述評論、結構分類、分布、化學分類、理化性質、化學識別、提取分離、結構研究、合成、生物合成、生物活性、生物功能和展望等,特別是提出了新的植物環肽概念、結構分類和生物合成觀點,系統全面地總結了目前已發現的450多個植物環肽的來源、結構、理化常數、波譜數據、生物活性等。該刊副主編John A Gladysz教授認為,該文是一篇相當優秀的文章,其中一位審稿人認為該文是植物環肽研究領域最全面的一篇綜述,對該領域研究將具有最重要的價值。據悉,這篇文章從資料收集、約稿、整理成文到正式發表花費了近兩年時間。

         由譚寧華研究員和周俊院士領導的研究團組1991年從中藥太子參中發現太子參環肽A和B,率先在國內開展植物環肽新領域研究,并持續開展植物環肽研究15年,有力地推動了這一領域在國內的發展,其主要研究成績包括:從研究初期便注重方法學和資料收集,建立了從植物提取物中識別植物環肽的新方法以及一套植物環肽結構鑒定的方法,并得以推廣應用至今;建立了一套環肽系統化學研究方法,包括檢測、提取、分離、純化、平面結構、絕對構型、溶液構象、晶體結構研究等。在結構研究中充分應用各種二維核磁共振譜新技術,包括COSY、TOCSY、DQF-COSY、1H-13C COSY、HMQC、RELAY COSY、COLOC、HMBC、NOESY、ROESY等,是國內較早應用這些新技術研究天然小分子的小組之一;自1991年以來在國內外較早較系統研究石竹科和番荔枝科植物環肽成分,現已擴展到其它科如茜草科、五味子科、五加科、商陸科、蕓香科、毒傘科(高等真菌)等植物環肽研究,從8科20屬28種植物***分離鑒定了112個環肽類化合物,包括環二肽、環五肽、環六肽、環七肽、環八肽、環九肽、環十肽和環十一肽,其中包括79個新環肽。(3)植物環肽的結構分類與相關植物類群的化學分類研究:提出了植物環肽結構骨架的系統新分類方法;提出了以環肽為特征成分的石竹科植物化學分類學新觀點;初步探討了太子參環肽B的酶環化反應;提出了植物環蛋白為原生代謝產物,而其它植物環肽屬非基因產物,可能通過多酶途徑合成,為次生代謝產物的新觀點;植物環肽的應用研究:制定了以太子參環肽A和B作為中藥太子參藥材質量控制成分的技術方法。

         環肽是一類重要的植物代謝產物,自1959年第一個環肽的結構確定和1964年德國學者提出環肽生物堿概念以來,植物環肽研究已走過近半個世紀歷程,已發現的450多個環肽分布在26科65屬120種植物中,分屬兩大類八個類型。從上一世紀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植物環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環肽生物堿,隨后的十五年即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植物環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茜草科類型環肽,近十年植物環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竹科類型環肽,近五年環蛋白的研究更引人注目。植物環肽目前已報道的活性有抗腫瘤、安眠、免疫調節、子宮收縮等活性,特別是RAs類環肽的抗腫瘤活性研究已在日本和美國進入臨床試驗,有望研制成為新的抗腫瘤藥。在植物體中環肽類化合物可能與其防御反應和金屬離子的利用有關。

    相關文章

    1302萬中科院醫學所再次購置一批科研設備,這些品牌中標

    近日,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籌)(簡稱“中科院醫學所”)一批尖端科研設備成功中標,總中標金額達1302.27萬元。此次中標設備涵蓋超大視野熒光變倍顯微鏡、活細胞無標記全景超分辨顯微鏡、數字W......

    “土鱉”的創新搖籃——走進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十一年前,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還只是名普通教授。當他帶著幾個研究生跑去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稱基金委)設立的“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時,差點被“斃掉”。“你們的方向很好,工作基礎......

    測試裝備分會走訪中科院空間中心共商國產儀器評價合作

    2025年5月20日,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副會長生飛、測試裝備分會秘書長邢志教授一行赴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中科院空間中心”)調研,雙方圍繞國產科學儀器評價體系的建設與應用展開深入座......

    中科院這家研究所6月計劃采購共聚焦顯微鏡等多臺儀器設備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25年6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號采購項目名稱......

    中國工程院多位院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25年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代表頒發榮譽證書。我院陳學東(華......

    5723萬元中科院這家研究院近期設備采購意向披露

    根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最新公布的政府采購意向,該院計劃在2025年5-6月進行科研設備采購,預算總金額高達5123萬元。此次的采購計劃包括自動化組織塊冷凍切片貼片設備、自動化保活凍存系......

    東北等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沈陽舉行

    3月20日至22日,“科技引領振興·院士智匯遼寧”東北等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遼寧沈陽舉辦。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立林出席活動并講話。54位中國科學院......

    華南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深圳舉行

    3月17日至19日,華南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深圳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深圳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代金濤和3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出席了此次活動。活動由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履新大學校長!

    據溫州肯恩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14日上午,溫州肯恩大學召開2025年春季學期全體行政員工大會。校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北鉸主持會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剛部署2025年學校重點工作。校領導班子全......

    重磅!2025中科院分區發布這些老牌一區期刊降至二區

    剛剛,萬千人翹首以盼的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終于發布!此次分區,一些老牌1區期刊掉到了2區。去年備受爭議且被“Onhold”的一區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已被......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