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重要經濟林木多與真菌有共生關系。通過共生機制,真菌能從宿主植物根部吸收營養,維持生長,并能增強宿主的抗病力使其免受入侵病菌的傷害、代替根毛擴大宿主根系的吸收面積,促進宿主植物生長。美國山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干果樹種之一,具有較高的經濟產出,我國已在多個省區大面積引種。
外生菌根真菌物種多樣性及支系豐度與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葛再偉研究組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Matthew E. Smith 研究團隊合作,在對其原產地的25個主產區樣點進行區域性取樣基礎上,對美國山核桃的外生菌根多樣性及土壤因子對其群落結構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至少96種外生菌根真菌可與美國山核桃形成共生關系,這些外生菌根真菌隸屬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的14個支系,優勢類群為Scleroderma sp.、Tomentella sp.、Inocybe radiata、Russula pectinatoides、Inocybe cf. calospora和Tuber lyonii,其中近1/3的外生菌根真菌也與周邊的胡桃科或殼斗科植物形成共生關系;美國山核桃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受土壤中的K、Ca、Mg、Mn、P、Zn等礦物質影響較大,但是受土壤有機質影響較小;pH濃度與/tuber-helvella、/galactinia、/pachyphloeus-amylascus以及/pisolithus-scleroderma等支系的物種多樣性呈正相關關系,塊菌發生的頻度和相對豐度與土壤高pH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研究結果以“Soil pH and mineral nutrients strongly influence truffles and other ectomycorrhizal fungi associated with commercial pecans (Carya illinoinensis)”為題發表在Plant and Soil 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永宏團隊聯合首都兒科研究所教授郭鵬團隊在深海來源真菌中抗炎活性次級代謝產物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有機化學通訊》(Organicletters)。論文第一作......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團隊在云南發現了四個真菌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哀牢綠杯菌、版納綠杯菌、老君綠杯菌和玉龍綠杯菌。這項成果于近期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真菌學進展》上。論文通訊作者、......
3月4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該局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邢睿團隊、海南大學吳興亮團隊等單位20多名國內權威真菌分類專家啟動了青海省大型真菌資源專項調查。這是青海省首次全面系統開展大......
2月19日,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徐國華、陳愛群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最新研究論文,首次系統闡明了兩個轉錄因子OsNLP3和OsPHR2協同調控硝酸鹽轉運蛋白復合體NAR2.1-NRT......
2月19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真菌重點實驗室的大型真菌資源分類及利用研究團隊發現大批新物種,為青藏高原的生態科學領域注入全新活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唐明團隊同合作者,研究揭示了叢枝菌根真菌異形根孢囊霉通過調控菌根氮轉運途徑關鍵基因RiCPSI和RiCARI,增強宿主植物養分供給和抗氧化作用,提高耐旱性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類與多樣性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真菌異養植物與菌根真菌的共生關系。相關成果發表于《功能生態學》(FunctionalEcology)。植物......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菌“生物混合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由真菌和計算機組成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將真菌的......
盡管人工智能(AI)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突破,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但它們仍然依賴于20世紀50年代奠定計算基礎的硅基硬件。假如人們能夠擺脫傳統束縛,創造出由生物材料構成的計算機,那將會是怎樣的一......
盡管人工智能(AI)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突破,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但它們仍然依賴于20世紀50年代奠定計算基礎的硅基硬件。假如人們能夠擺脫傳統束縛,創造出由生物材料構成的計算機,那將會是怎樣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