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8-05 11:30 原文鏈接: 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路徑

      一、慢性硬膜下血腫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慢性硬膜下血腫。

        行慢性硬腦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神經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神經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神經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1.臨床表現:

        (1)病史多不明確,可有輕微外傷史;

        (2)慢性顱內壓增高癥狀和神經癥狀:常于受傷后1-3個月逐漸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復視、視物模糊、一側肢體無力和肢體抽搐等;

        (3)精神智力癥狀: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力差、智力遲鈍、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癥狀:由于血腫壓迫導致輕偏癱、失語、同向性偏盲、視乳頭水腫等。

        2.輔助檢查:

        (1)頭顱CT掃描:顱骨內板下可見新月形或半月形混雜密度或等密度陰影,單側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有中線移位,側腦室受壓;雙側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無明顯中線移位,但有雙側側腦室受壓;

        (2)頭顱MRI掃描:頭顱CT不能明確者,選用頭顱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神經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神經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神經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1.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診斷明確,臨床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或局灶性癥狀者需手術治療;手術首選鉆孔引流,需向家屬交待病情及圍術期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2.對于手術風險較大者(高齡、妊娠期、合并較嚴重內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屬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術,應履行簽字手續,并予嚴密觀察。

        3.對于嚴密觀察保守治療的患者,如出現顱內壓增高征象應急診手術。

        (四)標準住院日為9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符合ICD-10:I62.006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1天。

        1.所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血型、尿常規;

        (2)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檢查;

        (3)肝腎功能、血電解質、血糖;

        (4)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心電圖、胸部X光片;

        (6)頭顱CT掃描。

        2.其他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頭顱MRI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選擇用藥。

        2.預防感染用藥時間為術前30分鐘。

        3.根據手術后引流時間,手術后可預防應用抗菌藥物3-5天。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鎮痛;患者無法配合者,可酌情考慮全麻。

        2.手術方式:慢性硬腦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

        3.鉆孔置硬腦膜下持續引流。

        4.術后保持硬腦膜下持續引流,觀察性狀及記量。

        (九)術后住院恢復7天。

        1.術后回病房,患側臥位,引流袋低于頭平面20cm,觀察性狀及記量,繼續補液。

        2.術后1天復查頭顱

        3.每2-3天切口換藥一次。

        4.通常在術后48-72小時拔除引流管;或根據引流量和頭顱CT復查情況酌情延長引流時間。

        5.拔除引流管后患者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化驗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正常后停用抗菌藥物。

        6.術后7天頭部切口拆線或酌情門診拆線。

        (十)出院標準。

        1.患者一般情況良好,恢復正常飲食,各項化驗無明顯異常,體溫正常。

        2.復查頭顱CT顯示顱內血腫基本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后,予出院。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對于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可適當采用甘露醇脫水治療。

        2.術后因血腫粘稠等原因造成引流不暢、血腫殘留、血腫復發等情況,可適當延長引流時間。

        3.對于個別術后復發、鉆孔引流效果不佳或無效者,應施行骨瓣開顱血腫摘除術,適應癥:(1)血腫內容物為大量血凝塊;(2)血腫壁厚,難以切開引流或引流后腦組織不能膨起者。

        4.術后繼發其他部位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腦內血腫等并發癥,嚴重者需要再次開顱手術。

        5.住院后伴發其他內、外科疾病需進一步明確診斷,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二、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行慢性硬腦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 月 * 日    出院日期:  * 年 * 月 *  日      標準住院日:9天

    人体艺术视频